中职语文教改的几点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中职语文教改的几点尝试

王海鸥

吉林财经学校132013

摘要:职业高中是培养初级人才的摇篮,作为基础教育中重要学科的语文,责无旁贷地要担负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中职语文教学处于夹缝之中,要想培养高素质的社会技工,必须对中职语文教学进行改革。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改

职业高中是培养初级人才的摇篮,作为基础教育中重要学科的语文,责无旁贷地要担负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然而我们的教学现状,却令我们难以实现这样的目标。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中职学生素质偏低,学习兴趣不浓,他们入中职,只为学习技术,文化课可以忽视;其次是中职教师教学方法一成不变,传统老套,僵化死板,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是语文教材的滞后,与学生所学专业脱节等等。总之中职语文教学处于夹缝之中,要想培养高素质的社会技工,必须对中职语文教学进行改革。

身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深感语文教改势在必行,它的弊端有目共睹,这里我谈一下我个人教学中的几点尝试,供大家参考。

一、调整教材,结合现实

我市中职选取的语文教科书,已经十几年不变了,这十几年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教材却一成不变,不能不说中职教学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其中有很多课文,早已和社会脱节,对中职生起不到教育意义,更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铁凝的小说《哦,香雪》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台儿沟被一列火车打破沉寂,以山村姑娘的追求反映改革开放带给人们的困苦和喜悦。如今已经改革开放快四十年了,那种情感已经不能打动今天的学生,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可以简单分析,同时可以引入铁凝的小说《逃跑》《永远有多远》,这样可以全面了解作者,也可以认清社会现实。我们从事的是职业教育,随时要植入职业观念,如《一碗清汤荞麦面》,这是一部励志之作,除了这位母亲和儿子的患难与共,拼搏进取之外,面馆老板夫妇的善良助人也是重点,这些值得我们中职学生学习,而这篇文章原来是一篇自读课文,而我在教学中把它列为讲读课和学生共同学习。

老课新教,也是我常用的一种方式。《拿来主义》这篇文章,是鲁迅的经典杂文,但是每次分析起来,学生都很不感兴趣,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篇文章所处的时代离学生太遥远了,于是我想到今天我们很多人也产生了媚外的心理,只相信外国品牌,抵制国货,长此以往,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后代会怎么样呢?这也是一种侵略,是经济的侵略,尤其现在网店微店盛行,凡是标着外文的,国人就不分真假,不问是否质量过关,就盲目接受,这也会自然回到对外来文化的接爱与继承问题,学生开始深思我们今天的行为,是对还是错,这样的调整,也深受学生喜欢。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不好,长期被手机等电子产品吸引,要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就需要我们有一个活跃的语文课堂。课堂小游戏是中职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我在增加成语积累方面,常在师生问好后,让学生以成语接龙的方式坐下,这一活动,一开始就激发了学生兴趣,使这节课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始,使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在复习时,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用抽题做答和抢答的方式让学生回答知识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愉悦了心情,在快乐中学习,可谓寓教于乐了。导语的设置十分重要,精彩的开头是一堂课的亮点所在,我会精心设计导语,一个感人的故事,一首深情的小诗,一段视频,一个新近发生的新闻等等,这些都会激发学生兴趣,远胜于平辅直叙的开始讲课。在学习《离太阳最近的树》时,我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了西藏阿里的图片,介绍了海拔5000米的高原,零下40度的低温,生存条件的极其恶劣,人的生存尚且困难,然而在这样的艰难中,却有一种植物傲然生长,寿命极长,它就是红柳,接着播放了壮观红柳丛的图片,学生被深深震撼了,也认识到红柳的可贵,他们不禁问,红柳现在怎么样了,怀着好奇他们迫不及待的要读课文了。这样的方式,学生怎么会不喜欢语文呢?

三、口语交际,模拟训练

我们的学生多数将来要从事服务行业,口语交际课程的设置十分必要,但是现实中很多教师都是简单讲解,让学生记忆书上的技巧,显然这样的讲解索然无味,没有领会编者者意图。例如,在教授《接待》时,我们可以创设几种情境,让学生表演出来。导游专业的可以设置成接待顾客。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表演,学生根据表演就可以得出如何接待,这样他们也会知道自己将来工作时如何同顾客沟通。又如《听话与说话》一课,我讲解了听话与说话的技巧,之后播放了毕淑敏在“开讲了”中的视频,运用这些技巧,学生很快把握了毕淑敏讲话的主旨,她的每一段经历,她的总结。又把书上的京剧《沙家浜》选段,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后体会每句台词的话外音,这样使学生明白了说话者的高妙,听话者的聪明。如此一来,口语交际课深受学生欢迎。

四、文道结合,德育渗透

中职生多是问题学生,他们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初中调皮的学生,长期被老师忽视,老师疏忽对他们的教育;另一种是家庭破裂的学生,被单方或双方遗弃,伴随他们的是隔辈的老人。无论哪种孩子,他们的德育教育是缺失的,他们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严重的孩子是仇视社会的。德育教育对我们的学生就很重要了,教师本身的任务是教书育人,育人对我们中职老师来说是一项神圣的使命。空洞的说教在中职生那里是行不通的,那就要求我们把德育教育融入到教学中。《我的母亲》是老舍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文章通过回忆母亲的为人处世,爱子女的几件事,以及母亲对我的影响,表达对母亲的怀念愧疚之情,这篇文章感人至深,学生也被它深深打动。我把这篇文章的德育目标定为让学生学会感恩,在升华目标时,我谈到也许那个最爱你的人不是你的母亲,但是不管这个人是谁,只要有人爱你,你就要为爱你的人而活,好好珍惜他们,用你最大的努力回报他们,乌鸦尚且懂得反哺以报恩,何况人呢?我又留了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写人的文章,主要表达对这个人的感恩之情,这样趁热打铁,德育教育水到渠成了。《永远的蝴蝶》是一篇关于爱情的微型小说,将它引入中职课文的知识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微型小说这种文学样式,完成这个目标后,在主人公无限的愧疚中,文章戛然而止。

小结时,我说生活中总有这样的遗憾,周星驰在《大话西游》中说:“曾经有一段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要对她说我爱你,如果给这段爱情加上一个期限的话,我要说一万年!”我们中职生谈爱情还太早,但是珍惜这一话题对你们来说却再合适不过,你们身处叛逆期,动辄对父母亲人发脾气,殊不知这些已经深深伤害了亲人,中国有句话叫子欲养而亲不待,现在谈养,你还不具备这个能力,你能做到的是按照亲人的要求去做,敬长辈,爱亲人。学生都开始反省自己,我的教育目的也就达到了。

五、互为主体,教学相长

过去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方法也已经不适应中职学生,吸引不了学生的眼球,新课改要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要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篇哲理散文,但是他的道理是浅显易懂的。这篇文章按照教参来讲是不能收到好的效果的。于是我把这篇文章布置给了学生,让学生分组阅读,之后提出问题,把自己问题在课前写黑板上,每个小组可以指定其他小组来回答问题,有争议的问题再找其他组来回答,实在无法回答得不能说服同学,我才出面做答。这样的课堂,学生热情高涨,回答积极,讨论激烈,探讨深入,可贵的是,还有人找了其他关于环保的知道,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一篇看似枯燥无趣的文章,在学生的参与下,变得精彩异常。

总之,目前中职的语文教学,面临者前所未有的困境,一些老教师用“如坐针毡”来形容中职的语文课堂,可见中职语文教改迫在眉睫。语文的教学改革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朝夕可达的事,它需要全体语文教师共同努力,才能找到中职语文教学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