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宿舍分配原则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1

高校宿舍分配原则创新

梁浩彬

(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在大学生活中,宿舍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一个和谐的宿舍氛围可以使得住在宿舍的学生情绪高昂,可以高效率全身心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利于个人的发展,这样对住在宿舍里面的每个人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利。而一个不和谐的宿舍氛围,带来的效果恰恰相反。和谐的宿舍氛围取决于宿舍里每个人,这就跟当初的宿舍分配息息相关。本文探讨如何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宿舍分配规则,可以使得宿舍里面的每个人都可以和谐相处。

关键词:学生;宿舍氛围;宿舍分配规则

引言:

近年来,因高校宿舍内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惨案。例如2004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害4名同学的一起刑事案件,马加爵杀人的起因是因为打牌争执;2009年11月14日凌晨,吉林某发生血案,该校信息技术学院大四学生郭力维将其室友赵研杀害在寝室内,郭力维因觉得被害人赵研打呼噜影响其休息,曾将赵研晚上打呼噜视频传到校内网上,二人因此不和。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查阅资料、书籍以及最近各个高校所实行的宿舍分配原则中,试图从通过大学生宿舍分配规则的创新来减少宿舍内部因个人的性格或者习惯最终造成宿舍内部不和谐的局面。

传统的高校宿舍分配原则:

学校一般按照学生所属院系、专业以及姓氏的首字母组成起来进行宿舍的分配。这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统一管理,如果学校领导或者老师有紧急事情找某名学生,这样可以快速知道他的宿舍所在位置或者可以通过他专业的同学来了解他的情况。但是这只是仅仅从学校的方面来考虑的,完成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人意见,这为以后宿舍出现内部不和谐的局面埋下了伏笔。

还有一些高校的宿舍分配原则:同专业按报到顺序安排一个宿舍(这里的报到顺序是指在宿舍签字那里),床位先到先得,也有可能是同系混合。这种宿舍分配原则也跟上文所学的类似,舍友之间也不一定会相互了解清楚。

创新的高校宿舍分配原则:

(一)大数据兴趣分宿舍

在高校开学前,通过各个学校的网络信息平台平台采集学生的关于寝室需求方面的数据内容并关联兴趣图谱,然后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安排住宿寝室,这样可以实现学生寝室的“私人定制”。高校在安排学生宿舍的时候将学生的作息习惯和学习意向放在前两位,在尽量满足学生的第一意向后,再将兴趣爱好排在第三意向,比如跳舞、阅读、游戏等,设定一个最低要求匹配率,比如百分之30之类的,然后进行匹配,这样可以使得住在同一个宿舍的学生有共同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减少出现宿舍内部矛盾或者不和谐局面的情况。

(二)宿舍预选系统,按生活习惯选宿舍

高校可以开创了宿舍预选系统,学生扫二维码即可入住,大大节省了办手续时间。学生的宿舍按学院来分,同一个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生在入学前通过进入宿舍预选系统,可以按个人情况输入“是否喝酒”、“是否吸烟”、“是否早睡早起”、“是否玩游戏”等个性的情况,学生再按此在系统内自由选择舍友,宿舍分配更人性化。这样就可以增加分配到志同道合的舍友之间的概率,也会减少因舍友性格不合出现的宿舍内部矛盾或者不和谐局面的情况。

在当今以人为本的社会里面,本文所提出的两种高校的宿舍分配原则都比传统的高校宿舍分配原则更加注重学生的需求,宿舍分配也更加人性化。

结语:

宿舍是当今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如果可以在一个和谐的宿舍氛围内居住可以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高效率全身心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利于个人的发展,这样对住在宿舍里面的每个人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利。本文所提出的两种高校宿舍分配原则都有利于营造一个和谐的宿舍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