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1

阅读教学中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

韩永健

吉林省洮南市蛟流河中学137117

一、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前提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坚决摒弃繁琐分析,摒弃抽象说教。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阅读教学中,要采取“自读自悟”的策略,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悟情、读中想象、读中欣赏、读中积累,其核心是自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朗读为主线,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坚决摒弃繁琐分析,摒弃抽象说教,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学会读书方法——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核心

首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一定需要,初步了解阅读材料,认读生字词,熟悉内容,感知课文结构提出发现的问题等。绝不要认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受是粗糙的,表层的,其中某些感受常常和直觉思维有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自读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是从书面符号中进行译码从而获得意义的过程,是最重要的阅读能力。

其次,学习读书方法。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学生只有掌握了阅读方法并正确运用才能真正实现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实验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就是用浏览的方法,迅速选择阅读材料;用略读的方法,寻书专著课文材料的主要内容确定阅读的重点;用精读的方法,正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从而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

其一,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培养。课前预习、上课、课后复习。教师要告诉他们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发现问题提醒他们改正。

其二,在各种阅读活动中培养。不仅在阅读课上,而且在课外阅读活动中,随时随地都要注意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其三,严格训练,持之以恒。要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四、精读与略读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是达到独立阅读能力的途径

学生在课内所读的课文只是例子,学生凭借它习得种种基本的阅读方法,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只有经过大量的阅读实践,阅读方法才能内化为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教材各单元大多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片略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要在已经读课文为凭借的基础上,注重在略读课以及课外阅读中进行实践,课内阅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主体,课外阅读是补充;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阅读是继续;课内阅读学方法,课外阅读重应用。阅读实践使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提高灵活运用阅读方法的能力,这是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