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工作中对完善评价机制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学校管理工作中对完善评价机制的探索

◆娄晓华

◆娄晓华甘肃省临夏县安家坡中心小学731800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这就是说学校要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评价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健全的评价机制,既包括学校内部评价机制,又包括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机制,内外两种机制协作运转,缺一不可。学校内部评价主要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一、学生评价机制的完善

教书育人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那么,如何衡量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呢?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是教师开展教育目标评价的指导思想。这有利于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有利于达成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的目标。我们的人才标准决定了评价学生的标准,要注重发展性评价,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在深入研究了学生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后,借鉴先进经验,大搞移植改造,我们在学生评价环节中实施了“千分制”细则管理。

“千分制”细则从行为规范、纪律、卫生、体育、重大活动、学习等方面出发,分为学习成绩和管理成绩两部分。学习成绩包括作业、讲义、单元测试、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各科竞赛、报刊投稿、实验操作几大项,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包含的成绩,权衡轻重,用加减分做了核定。管理成绩分班级自治和校级自治两大部分。班级自治以搞好学生自治为核心,同时也是学校对学生实现管理的基础。班级自治细化量化到每一个学生,要求全体学生参与,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以班规班纪为依据,成立班级自治组织,按班委会和团支部成员职责分工负责,自治内容包括日常行为规范、纪律、卫生三大方面,每一方面针对文明行为和不良现象加减分。班级根据以上三方面对学生进行自治督促,量化考核,每周将结果转化成相应分值,报学校政教处。校级自治分为行为规范、纪律、卫生、活动、劳动、两操六方面。校级自治小组由年级组长、班主任、体育教师、分管科室职员组成,对全校各班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纪律、卫生、两操、班级活动、劳动值周、大型活动的检查,也可以针对某年级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其检查结果作为学校对班级自治效果的评估考核依据,周末汇入政教处的班级量化考核。在学生评价的运行操作上,我们要求:各班成立班级自治小组,对实施细则明确分工,做好记录;政教处建立全校学生“千分制”档案,做好积分统计工作;积分成绩连续两周名列班级后5名的同学,第三周写出反思报告上交政教处,第四周参加政教处学习班。

二、教师评价机制的完善

正确评价教师是引领教育教学方向、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及对教师全方位管理的法宝。只有奖罚分明、公平竞争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并使学校管理的有效率最大化。为了实现教师管理最优化,我们借鉴外地先进经验,联系学校师资情况,结合学校管理整改,推行了教师“千分制”考核细则,尝试教师评价机制从成绩排队为主彻底向全面考核转变,为德勤绩能考核的具体实施走出了实践化的一步。

教师“千分制”考核由师德、教学常规、学生评教、年级组评议、教学成绩五部分组成。师德考核满分100分,具体分为考勤、上课与辅导、办公、监考与阅卷、会议、学习与考试六大方面。教学常规满分100分,具体分为教学计划、备课、上课、听课、作业教研、教学常规六方面。学生评教满分200分,年级组评议满分100分,教学成绩满分500分。

制度笼统则不利于操作,为此我们对每一考核大项又作了细化打分。例如师德中的考勤,又分为5条:1、迟签到,替别人签到,一次扣2分。2、不签到,一次扣5分。3、无故旷课,每节扣10分,并进行通报批评。4、请假:教师有事请假3天以上由校长批准,3天以内由教导主任批准,职工有事请假由处室主任批准,并及时通知学校办公室考勤人员。请假必须填写请假条,履行正常的手续。5、每月凡出全勤的教职工加2分。

为了进一步增强评价制度的可操作性,依据“千分制”考核结果,每月反馈并进行单项表彰奖励,每学期末和每学年末进行综合考核反馈并进行综合项表彰奖励。每学年末,学校对各级部、各科室“千分制”排名最后10%的教职员工,视每个人的综合情况作以下处理:警示谈话,待岗听课,转岗,落聘。教职工如有违法、违纪受到相应处分者,师德考核为零分,一律待岗或落聘。

三、学校评价机制的完善

学校评价机制改革是教育界评价改革的高端,正确评价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直接影响到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改革,进而影响到教师的工作走向,乃至学生评价、学生前途。怎样既督促学校抓好管理工作,又不给学校增加过度的升学压力,在二者之间寻求一个新的支点,取得二者的平衡,正是评价改革的关键。

目前对学校的评价固然已注重了综合考评,但升学压力仍较大。随着社会进步以及考试制度的改革,学历教育正逐渐多元化,高考已不再是读大学的唯一途径,而社会对人才的认可也不再单一凭借学历证书,学校的升学压力终将得到缓解,对学校的评价改革也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动。

参考文献

1.孙艳平姜超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自我评价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8年,06期。

2.芮火才评价教师的工作到底为了什么[J].江苏教育,2009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