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初中生思维自我中心性的利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1

数学教学中初中生思维自我中心性的利弊分析

段晓艳

云南省昆明市联盟路昆明铁路五中段晓艳

当前在校学习的初中生,他们即让人难以琢磨,又耐人寻味。从他们强烈的个性宣扬、憧憬舞台般的浪漫生活,到对自己的完美粉饰、对他人错误的不时攻击无不是初中生思维自我中心性的体现。了解初中生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对数学教学将产生深远影响。

一、初中生思维自我中心性的相关概念

“自我中心”是心理学家皮亚杰用来描述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的术语,指主体在思考问题或进行判断时受自己需要和情感强烈影响的倾向。初中生思维自我中心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假想的观众。初中生自我中心式思维的结果之一就是:在心理上,他们制造出了假想的观众。他们非常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要花很多时间和心力来应付这些假想的观众。在公众场合中,他们会感到无数双眼睛在监督自己,因而常感到手足无措;也常将自己的是非观、审美观与别人的混淆起来,认为自己认为美的,别人自然喜欢;自己认为正确的,别人也应该接受。

2.独特的自我。初中生将别人如此关注他们的原因解释为自身的“与众不同”,即他们具有一个独特的自我。这种对于自己的感受过分夸大的倾向,就使他们在分析、评价事物时带有了强烈的主观性色彩,他们会依照个人的意愿,创造出一套独立的推理体系,并试图按照自己的推理模式对现实中的一切进行分析,最后常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二、思维自我中心性的积极意义

1.利用学生对独特自我的渴望激发学习的兴趣。初中学生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自己的认识和能力无人能及。在数学教学中,对定理、性质、规律的教学多采用探究的方式,由教师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由学生独立完成寻找规律、发现规律的过程。

2.利用学生对他人评价的高度敏感激活课堂的氛围。初中生的思维中心性主要表现为: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关注的东西别人一定也都关注。而他们最关注的当然是自己,于是认为所有的人都时刻关注着自己的言行举止。他们对别人的评价和议论高度敏感,尤其是在公共场合。

三、思维自我中心性的消极意义

1.不利于数学思维灵活性、创造性的培养。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训练人的思维灵活,有创造性,能变通是数学思维训练的重点。而有自我为中心意向的人,他心中永远只有一条路,从不考虑放弃,思想难免僵化,而且他们总相信自己固有的学习方法,对外来的新生事物抵触或反感,不利于数学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2.不利于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就是要选择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达到最好的效果。也就是说,提高教学效果和节省时间消耗是教学最优化的标准,如果只注重教学效果,不注重达到教学效果的途径,更不注重达到效果的时间消耗的话,这必然有损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学生的发展。基于初中生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他们看问题往往钻牛角尖,不轻易接受他人的意见、方法。因此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纠正学生的错误,不利于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四、发挥思维自我中心性的正效应

1.张扬个性──让学生在“表现自我”中交流。初中生心中充满自我表现的冲动,在群体中总想确定自己的一定位置,处处争强好胜。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根据这一特点,让学生多发言,为他们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分析问题、探索发现等能力。发言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在教授新课的难点处、关键处时,可让学生互相讨论;在解题的教学中,多发动学生寻求解题思路、展示他们的优秀解法和错误解法,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肯定和鼓励,即使是错误思考也因表扬其上课积极思维的精神;在学生理解数学公式、法则、定义时,多让学生提问。

2.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竞赛中思考。初中生质疑权威,并乐于向老师挑战。如在多边形对角线计算公式的探究前,可以组织优秀学生和老师打擂台,当学生败下阵来,老师再亮出制胜法宝:n边形对角线总数=。这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公式是怎么来的?如何运用?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学生对所思考问题的探究、证明。相信学生对这一公式将印象深刻;

五、克服思维自我中心性的负效应

1.让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过度保护、封闭会使学生失去与他人合作的机会,也会使学生失去认识他人价值的机会。在集体活动中,能使学生品尝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意义,从而走出自我的小圈子。数学教学中应多创造学生集体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

2.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对学生的成绩要给以恰如其分的肯定,对缺点、错误也要毫不留情的批评、指正。在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成绩或长处方面,要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准确的判断,让他们明白人人都有自身的特长,每个人的成功和长处都是值得尊重的。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切忌讽刺、挖苦他们,因为挖苦、打击只会使他们的对抗情绪更加激烈。

教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结合,只有深入研究学生心理特点,才能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研究初中生思维自我中心性的前提下,扬长避短,发挥正效应,克服负效应,将会对优化数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