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评价与心理健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3

口头评价与心理健康

张丽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体育教学评价中

张丽(通海县大新小学云南通海652704)

1.前言

体育教学评价一直是体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焦点问题,虽然有众多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对其进行研究,但现实一直是“理论上清楚,实践中模糊”的状况。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教育改革的深入,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如何重新认识评价的功能效用,转变以往单一的评价,让教师学生都能成为评价结果的获益者,已成为当前每一位教育者思考的问题。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由于目标单一、方法惟量、功能的偏移,使其已成为束缚素质教育获得新突破的一个瓶颈。实施课程改革以来,评价发展迅速,教师的评价观念、使用的评价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评价在体育课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意识到评价对学生学习心理产生的巨大影响后,体育教师改变只关注学生的考核成绩,忽视自身素质的发展;只关注终结性评价,忽视学生素质发展变化的过程;只关注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忽视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的弊端,开始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寓心理健康教育于体育教学评价中,促进学生全面和谐而有个性的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新课程标准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提出了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别、选拔功能。将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感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体育课程改革正处在实践探索阶段,对于实践工作者来说,普遍面临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合理地评价体育教学。因此,如何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即“成绩考核”,如何寓心理健康教育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已成为当前体育教师的一个重要课题。

2.对体育教学评价的思考

体育教学具有创造性、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征,对于这样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的评价,如何既满足学生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增强素质的需求,又保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探索和创造的权力,尊重教师的教学个性和风格,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发展现代体育教育的逻辑起点。为了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性、诊断性和激励性的作用,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和实践。

2.1评价指标应突出现代体育教学特点。现代体育教学应从民主性和自学性进行评价。从民主性看,教学的民主性评价指标主要体现在:①课堂气氛民主和谐,鼓励学生提问;②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以及对不同意见的包容;③教师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积极思维水平;④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启发性等。通过民主性指标的评价,引导教师从传统的单向传递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双向交流的互动方式,从传统的灌输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讨论式和引导探究式教学。从自学性来看,学会终身锻炼身体的方法,是现代社会对体育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必须在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充分反映自学性的指标。自学性的指标主要体现在通过体育教学教给学生锻炼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技能的能力、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通过自学性指标的确立,使教学质量评价由传统的只评教师教得如何转到要看学生学得怎样,看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了多少,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2.2评价方式应注意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由于我校体育课程实施了拓展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学呈现多样性的特点。不同专项的课程有不同的认识规律,也就有不同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特点,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就有“因材施教”的不同的教学实践。对教学的评价理应有不同的侧重,这样才能实事求是,才有针对性。但是,体育教学也有统一的规律性和共性的要求。如果一人一个标准,一课一个标准,就没有了可比性,也就失去了评价本身的意义。因此,评价方式和指标的确定,必须将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共性要求和鼓励个性发展相结合。

2.3评价主体应选择多元化。《新课程标准》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即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家长和教师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因此,建立由学生、家长、学校等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机制,使学生对于自我有着更为全面的认识,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

2.3.1以学生评价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新课程评价把被评价者看作参与评价的主体,强调被评者的主体作用,是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还能促进他们通过参与和交流,主动地客观地检查和评价自己,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吸取他人的经验,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自我。

学生自我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的自我体验非常丰富,他们一方面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具有强烈的上进心,喜欢表现自我,渴望别人尊重自己、重视自己,另一方面,又把许多情感体验埋藏在内心深处,不轻易表露,但在情绪上又极易波动,具有起伏性。因此,自我评价是一种内在教育,不仅仅是个人对其身心活动的评价,而且还包括别人对自己的影响的认识。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自我体验不同,往往容易对自己做出不恰当的评价,不能客观正确的对待自己,陷入自我认识的误区,特别是体育学科学生会由于自身因素(体质、身型)而对自己产生不恰当的认识,从而对体育学科失去兴趣和信心。因此老师要正确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展开自我批评,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也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善于接受别人意见,以便在学习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己,把握自己,避免盲目乐观或妄自菲薄。

案例:林同学身高1.2米,体重43公斤,由于自身体型太胖,直接影响了考核成绩,他说无论再怎么努力也不会及格,从小到现在他的体育考核成绩从没及格过,所以他索性选择了放弃,对自己没有信心,对体育也不感兴趣。在了解到他的心理后,我先利用课堂自锻时间找他谈心,问他想不想让成绩有所提高,他说想但对体育没兴趣,于是我转而问她想不想改变体型,让自己变得苗条些,她听了顿时兴趣大增,追问我怎样才能减肥,我和他说了一些最基本的减肥方法,然后和他约定在今后的体育课上开始实施减肥计划,并请他的一位好友做记录和监督,从最初的被动活动到后来的主动参与,虽然最后的减肥效果没有看到太多,但他的考核成绩已由最初的不达标到了达标线,虽然离及格线还有一点距离,但他进步的幅度较大,而且锻炼的兴趣也被调动了起来,最后通过仰卧起坐满分的成绩把总评分拉到了及格,最后看到自己的成绩,他高兴的笑了,从此更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学生相互评价。学生相互之间进行多向、全面的评价,这种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既提高了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将评价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又易于在积极、友好、平等、民主的气氛中,让被评价者愉快地接纳和认同评价的结果,从而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都能在这种互动的评价中得到不断的发展。这种相互评价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言的机会。学生间相互评价的不同的观点可以使评价更趋向于合理公正,更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还会使课堂由教师的一言堂变成师生的群英会,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大的体现。当然,学生评价的能力有限,他们的评价也许往往会变成对评价对象的优点或缺点的夸大,这就需要教师恰当的点拨和引导,提供具体的形象的可操作性强的评价媒介,让他们依据要求进行评价。学生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也和自己比较,不仅仅是评价了知识技能,学习了别人的长处,更培养了如何正确看待事情的习惯,使评价双方都受益。

案例:在教学排球原地垫球时,有一位校排球队的学生自认为技术很不错了,对上课内容一屑不顾,懒得动手。我见机先请她配合作原地垫球示范,她完成动作的确很好,表现得更为自大;在教学后小结时,我充分肯定了学生学习情况,引导以后将进一步教学移动中垫球,现在请这位同学先跟老师表演一下,然后由同学间互评,由于这位同学步法不灵活,垫的球自然很不理想,同学指出了她的不足,她脸红到了耳根。我又通过单独交谈,使她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从此以后她变得努力而谦逊了,球技也有了更快的提高

2.3.2以学校评价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差异及特长,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正确的评价,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课堂教学评价:要把成功告诉学生,用新的角度评价学生。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我们认识到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励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培养创新精神时,就应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用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去评价学生,把他们课堂上的成功告诉学生,让他们感受喜悦,建立自信。课堂教学中,除了用语言评价,教师信任的眼神、鼓励的微笑、亲切的话语、哪怕一个恰当的手势都是很好的激励性评价,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模仿、体验,从而变学生的“要我学”到“我要学”。

案例:朱同学由于有哮喘疾病,体质一直较弱,因此在体育学习中常常表现为缺乏自信。老师为了培养她的自信心,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尽可能使她能根据自己的指标,对照标准找到自己相应的坐标值,在立定跳远练习中,老师就告诉她“跳几跳,摘到低一点的桃子”,让她给自己设置一个最低达标线,通过划线和反向跳让她先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初步建立其自信心;然后再给她设定远一点的线,在每一次练习后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使其能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每一次的进步学生就会享受到由自己的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自信心。

建立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成长,立体动态地评价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再将考核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平日的工作中,采取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是一种好的评价方法。建立成长记录袋,这是一种新的发展性评价方式,是一种对学习过程、学生成长进行评价的活动,它多角度、综合了解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的乐趣,真实全面地记录他们的发展过程,提供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证据;能针对每一个学生立体动态地进行评价。

学生平时的练习成绩、运动会表现,同伴、家长、老师的评价等随时可以装入成长袋。通过成长记录袋教师能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学生,它使得教师能个性化的关注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成长记录袋需要学生、教师、家长共同收集与整理,因此,它能够增强教师与学生及家长三者之间的合作和理解,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成长记录袋直接、形象地向家长展示孩子的努力与进步,进一步协调家庭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有助于改进家、校关系,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3.3以家长评价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俗话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评价标准和评价观念对孩子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过去,家长唯分数论成败,只看重最后考核成绩的好坏,但在新课程背景下,家长对于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同样应给予鼓励和重视。家长不应仅看重考核成绩,更应看到,有着坚强的意志、端正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体育技能,能在今后学以致用的学生更能在未来社会中发挥所长,更应关注学生的体质是否得到提高,身心是否健康才是最关键的。

3.建立《体育与健康》体育教学评价表

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一直是体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焦点问题,虽然有众多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对其进行研究,但现实一直是“理论上清楚,实践中模糊”的状况。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教育改革的深入,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如何重新认识评价的功能效用,转变以往单一的评价,让教师学生都能成为评价结果的获益者,已成为当前每一位教育者思考的问题。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由于目标单一、方法惟量、功能的偏移,使其已成为束缚素质教育获得新突破的一个瓶颈。实施课程改革以来,评价发展迅速,教师的评价观念、使用的评价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评价在体育课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意识到评价对学生学习心理产生的巨大影响后,体育教师改变以往只关注学生的考核成绩,忽视自身素质的发展;只关注终结性评价,忽视学生素质发展变化的过程;只关注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忽视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的弊端,开始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寓心理健康教育于体育教学评价中,促进学生全面和谐而有个性的发展。

4.《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的发展方向

以往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受学科主义和竞技运动比赛的影响,比较多的是对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达到的水平进行考核,全国范围内统一运动项目的评分标准,由体育教师对学生每一个考核项目进行定量评定。这就出现了有些同学因先天条件优越,很容易得分,有些同学因先天条件不足(如体弱、身矮、体胖等),尽管很努力,还是得低分,甚至不及格,从而挫伤了不少学生的积极性,有的甚至因觉得自己再努力也不会及格而放弃学习,以至出现了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行为、态度、情感、价值观、进步与发展状况,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行为、态度、情感、价值观等的评价与考核项目的成绩评价结合起来,由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与体育教师综合评价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悦纳自己,拥有自信,最终达到身心健康的课程目标。

总之,人的心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总结并采用各种有效、合理的评价方式进行引导、教育,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最终达到身心健康的课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