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精品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6-16
/ 2

高职院精品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孙卫东

孙卫东(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

摘要:“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品牌专业”等“两精一品”建设是当前高职院方兴未艾的事业,然后,任何一项工程都有其客观规律性,靠一时突击难免会欲速则不达。精品教材建设就是这样,它需要有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以多年的教学经历和经验沉淀作为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两精一品精品教材

中图分类号:F061.1文献标识码:A

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指出,要重点建设3000种左右国家规划教材,以及建设与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从此,“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品牌专业”等“两精一品”建设就成为高职院的热门话题和重中之重的建设项目。

1高职院校精品教材建设的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对于培养实用性高技能专门人才,促进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人才培养工作的全局看,由于作为高职教育基本建设之一的教材建设,远远滞后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致使高职教学内容普教化,实践教学纸上谈兵化。教材建设瓶颈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障碍,构建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材体系成为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1.1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材的特点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材既应包括理论知识的陈述性资料,也应包括相应实践教学、技能培训等内容的指导性软件,还应包括向学生提供的学习与训练指南;它可以是文字性的书本,也可以是运用各种现代技术制作的多种新型教学媒体(包括在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电子教材)。

1.2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传统教材存在的缺陷①缺乏工学结合特色;②缺乏企业参与;③缺乏符合目标岗位的“对口”教材;④缺乏创新性;⑤教材内容与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衔接。

2高职院校精品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2.1认识不到位,全局观淡薄由于教材编写人员对职业教育的定位认识不足,不重视职业教育理论学习和研究,对上级文件精神的理解存在差异,不能系统考虑教材建设,导致认识不到位、全局观念淡薄的现象。

2.2急功近利,建设工作类似“大跃进”一般来说,教材建设总是滞后于教学工作,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大学教授只是给学生指定参考教材,而自己的教案却又是密密匝匝、改了又改、添了又添的原因。因此,教材建设工作不是一件一挥而就的、可以搞突击的事,它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汇集平时一点一滴的课程教学创新,即点点滴滴的、长期性的教学经验积累和创新素材积累才能最终形成有生命力的精品教材。而很多所谓的精品教材,都是为了评选而突击出来的,包装得很漂亮,教学资源似乎也很多,但往往适用性很低,甚至连自己的学校都不用。

2.3观念落后,创新力度不大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模式要求教育教学必须做颠覆性的改革,课程模式、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材改革势在必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的大力推行,要求教材建设必须切合教学改革需要。

2.4组织协调不力,参与面窄教材编写往往是教师的工作,忽视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没有把握“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这就要求教材编写的过程中,要有强有力的组织机构,需要协调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加大教材编写的素材来源,充实教材内容,提高教材生命力。

3解决措施

高职精品教材编写要以“理论够用,突出实践”作为编写原则,需要融入足够的实训内容,保证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地讲,就是高职精品教材建设应当切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理念。

3.1打开时间的壁垒,促进课时分配的弹性化和科学化。

3.2打开校企的壁垒,促进校企合作、产教合作、工学结合。

3.3打开人员的壁垒,促进双师结构教师团队建设。

3.4打开空间的壁垒,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3.5打开课程的壁垒,实现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一体化(追求工作过程的完整性)。

3.6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和“就业导向”编写模式:任务介绍(任务描述)→任务分析→任务实施→归纳总结→(拓展提高)→练习或者实训。

4结论

总而言之,高职精品教材需要根据各专业群目标就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和“就业导向”的教学理念而进行编写。教材需要具有可读性、可教性、可操作性,既要求版面多姿多彩,又要求内容别开生面,特别是要具有适应“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马宁,柏子康.构建多元化出版格局打造高职精品教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01).

[2]赵洁.浅谈高职精品教材战略的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04).

[3]吴岚.认真贯彻新标准,努力打造精品教材[J].职业,2008,(32).

[4]李波.为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建设精品教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9).

[5]张民.关于精品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技与出版,2007,(06).

[6]谷有利.符合职教特点的高职教材建设途径[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

基金项目:2008年度江苏省政府留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苏教外[2008]45号),2009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研究项目(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