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改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谈新课改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高燕

高燕

〔摘要〕教师专业成长没有顶峰,不断超越才能发展,教师要有强烈的成长欲望,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要有永久的超越精神,以学习滋养底气,以成绩张扬才气,以特色成就名气,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牢记使命,专注发展,提升素质,争当名师,为办人民满意教育而不懈奋斗。

〔关键词〕创新精神牢记使命亲近书籍专业引领角色定位

“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发展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是教师自身获得职业幸福感的途径。如何使自己在教育改革中走在前列,是每一个老师值得深思和考虑的。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

1怀揣“中国梦”,牢记使命

在提升教师素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十分重视名师、骨干教师队伍成长与培养,牢记自身使命,专注教师发展,以此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抓手,并在实践中注重多元培训,制定梯次发展目标,帮助一线教师提升素质,努力朝着名师、优师的目标迈进。通过扎实落实素质教育提升计划,教师不但提升了思想境界,而且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教研能力有了提高,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关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边实践边研究,通过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质效,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质量。通过核心骨干和发展对象的积极参与主动努力,使理论基础、专业素养和实践研究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更好地为学校培养出师德优良、专业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具有个人独特教学风格的优秀教师,逐步培育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梯队,创立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机制,搭建有利于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一流教师团队。以个人专业进步的行动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用行动、用激情,唱响人生最壮美的青春之歌;用青春绘就人生最瑰丽的生命画卷。

2准确定位好教师自己的角色

2.1做新课程的探究者与开发者。在新课程中,从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到课程结构,内容以及课程具体实施与评价,都以学生的全面可继续发展和个性特性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学生的亲自参与、生动的思维活动,实践与创新过程。教材具备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教材为媒介,从关注人的发展角度去充分利用和挖掘各种课程资源,开发具有本土化、社区化、校本化的课程。这时,教师必须充当课程的积极探究者,设计者与开发者,用研究者的眼光审观和分析课程内容,教材教法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从而实现教师教学的个性化、人性化,实践性和创造性。

2.2做教与学的设计者与创造者。新课程由于课程教材的开放,老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的开放。强调教学内容要回归生活,密切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要学习“生活化的知识”、“有生命力的知识”,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这一切,都为教师的教学革命性的变化,顺应这种变化,教师必须创造性地教,更艺术的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适应性,实用性和发展性,关注教学的随机性、策略性和交往性,一切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教学在这里都是没有生命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应该是教与学的设计与创造者。

2.3做学生发展的合作者与促进者。新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跑道,在这条跑道上,教师既是学生的朋友,师生心灵交汇,彼此沟通,平等交流,共同前进,又是学生不断发展,个性张扬和指路人和激励者,其主要表现在:

2.3.1以学生的知识是在师生互动中生成的,至少包括四个方面:①教材提供的知识;②教师个人的知识经验;③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得到升华;④师生互动生成。

2.3.2学生能力培养与方法获取得益于教师正确的指导促进与学生个人实践的成功体验的要求结合。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与艺术性,目的是发挥评价的促进与发展作用,体现“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是潜在的天才”的评价观。

3始终亲近书籍、终身学习

读书能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进步。高尔基说得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博览群书能使人智增百倍,生活中如果缺少了书,就变得枯燥乏味。因此,书是人的一生中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作为一名教师,自己的知识远远不够,前路漫漫何所依,就让飘香的书卷伴我们同行吧!所以只有继续读书,只有读书,并且在读书的同时进行实践研究、反思和写作,才是实现作为一个教师专业化发展,并进而促进我得人生发展和生命成长。这是教师走专业化发展的根本。教师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加强学习,在教学中要坚持理论探索钻研,与时俱进,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当今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改变要信息资源的社会分布形态,造成信息的多源性、易得性、可选性。这必然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要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教师的教学要注重学生自已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学习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加的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4用校本培训促进专业成长

校本培训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最主要的形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这是以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学校为培训场所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有针对性,结合校情,落脚点在具体教育实践上,跨越了理论与实践的鸿沟,学校要走好校本发展之路,必须扎扎实实地从校本教学研究开始,不断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健全“校长—教科室(或教务处)主任—教研组长—教师”的四级校本教研工作网络,定期开展学校校本教研的课程资源开发。贯彻落实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全体基础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努力。因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需要高水平的专业教育。成就了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我们教师自己。只有大力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才能开创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局面,才能迎来基础教育发展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张行涛等.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兰炼一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