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学生语文教学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听障学生语文教学初探

戚邱

(南部县特殊教育学校南部637300)

人们能感知大千世界各种物体和现象,听觉和视觉起主导作用。当儿童因分析器损伤而产生听觉障碍,他们听不见或听不清声音,则很难对身边丰富多彩的生活形成听感觉,听知觉和听表象。这就是听障孩子。这些感性材料的丧失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听障孩子正确地认识周围的世界,使得听障孩子在学习生活方面困难重重。

一、“找准病因,对症下药”

有好多家庭不愿意承认自己家里有残疾孩子,情愿把孩子关在家里一辈子或者硬要把孩子送进正常学校接受教育,错过孩子的最佳学习阶段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我班学生小玉,聪明伶俐,是班上的鬼灵精。他妈妈送来我们学校的时候,我们学校就剩最后一个聋哑班,而且已经是二年级了。学校没有开设一年级的课程。刚开始他妈妈不愿意让小玉进我班读书,因为比他年龄大点的孩子会欺负他,所以选择了年龄差不多的智障班。经过一年多在智障班的学习,小玉还是原地踏步,什么字都不会写,而且也不能和父母沟通。

最后在我的建议下才勉强选择我们班。小玉来到我班时,我们已经开始学习句子了,每篇课文都很长,看到这些都不认识的字,他那无助的眼神总是那么让我心疼。

我要怎样才能帮助他呢?班上还有那么多孩子,我不可能为了那些孩子而放弃小玉,所以每当我给其他孩子作业的时候,单独给小玉辅导一年级的内容,还让其他孩子帮助小玉学习,不会写的字我就在他本子上一个一个的排着,手握着手的一笔一划的教他写,一学期下来,小玉把一年级的课程全补完了,现在的他基本能把自己的名字,还有想要表达的话能用手语流畅的表达出来。原来担心他会被人欺负,现在的他后面跟着一群大姐姐,大哥哥呢!

二、平时要对学生要做好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铺垫

听力残疾学生因为生活经验的缺失和手语的限制,对词句的理解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在学习语文时有时遇到比较抽象的事物时,我们可以从平时的生活中去积累,体会理解。

比如我们在学习“紧张”一词的时候,我就用前年我们到南充参加舞蹈比赛时,好多同学在上舞台前表现出来的心跳加快,手心出汗,想上厕所等来告诉他们“紧张”是什么意思。让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由语文教学走向自主阅读,从而让语文课堂变得厚重而丰盈,让聋生在大量的文本阅读中积累语言,增长知识,提升素养。例如,聋校语文实验教材第十二册开始学习写作文了,我在教学过程中从二年级开始就让学生摘编有关写作的优美文字,提供给聋生阅读,从而将教材内容生发出去,拓展语文教学的外延。让孩子们多欣赏优美的句子,把自己觉得优美的句子勾画并摘抄下来读熟,记牢,通过多读体验情感美。教师再逐步引导学生读懂文章,读懂了文章再慢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师的夸张表演融入学生的学习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中,学生首先要确定字词读音、意义,对低年级学生要兼顾字词的写法。在这一环节中,要重视范读的作用,教师范读,读?时候手势标准并加上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

比如,在学习“大摇大摆”“洋洋得意”“兴高采烈”“手舞足蹈”这些词语的时候,教师就应该用夸张的动作,表情让学生明白含义再让学生示范得以加深对词语橘子的理解。

四、利用实物或教具辅助教学

为了更好让孩子们真正了解字义和词义,特别是低年级教师还可以通过实物教具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荔枝,什么是栗子。比如,学习树木的年轮,也可以带学生参观一下树干看看年轮是什么样子的。在教表示颜色的词语要通过给学生解释一些内涵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红色,生活中都有那些植物或者物品是红色的,什么情况什么人适合穿着红色的衣服,红色的色彩意义代表什么,比如代表喜庆,热烈,警告等等,以一些知识的积累来补偿听力的缺陷。还有些动词的理解也可以通过动作演示的方法来让学生准确理解,比如理解“摔”和“扔”动作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演示“摔”和“扔”的两个动作的轻重,在加上表情让学生体会两个词的细微区别,在学课文《孔已己》中“排出九文大钱”的“排”的动作,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演示,排时的动作神态,让学生视觉认知体会动作的区别,理解动词的内涵。

五、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网络资源对视力对(包括听力障碍学生,智障孩子)残疾学生而言也是是最方便快捷的选择,教师在教学时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教学聋校课文《蝙蝠和雷达》这一课时,我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找来有关蝙蝠的生活习性,雷达在航空,航海,军事等方面应用的录像,由只做了蝙蝠发射超声波探路和雷达电波探路的幻灯模像。教学一开始,我先放了一段录像,让学生了解蝙蝠的生活习性和雷达的作用。然后提出问题:蝙蝠在漆黑的夜里为什么还能自由自在的飞翔,它依靠什么老躲避障碍物?飞机,轮船为什么装上雷达就能在黑夜安全航行?然后导入新课。通过视觉情景的创设,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很容易就理解蝙蝠探路的工具不是眼睛,而是山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孩子是聪明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孩子们对网络的爱好,通过信息技术对听力残疾学生视觉刺激可以轻松的理解和学习课文,并促使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深入理解课文。

以上所谈,是我在听障学生语文教学中的的点滴探索。只要我们特教教师认真探索,我们的聋生将来就能融入社会,自主、自立于社会,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