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耐心静静等待花苞的绽放——浅谈如何指导家长培养幼儿生活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用耐心静静等待花苞的绽放——浅谈如何指导家长培养幼儿生活能力

赵义娜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龙华小学幼儿园610000

什么是生活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孩子能够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学会照料自己。复杂一点来说就是能够通过自己为自己服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学会自立,建立自信心,主动帮助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第一部分健康(三)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目标2: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而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纲要》也提到: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如果家长能够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有效的。

一、现状分析

我园是一所乡镇幼儿园,大部分家长都是附近安置的农户和进城务工的子女。这就存在了两种状态:1.大部分由祖辈代养,舍不得孩子做这做那,甚至孩子犯了错误后也不愿意大声吼一声,导致这部分孩子特别娇惯蛮横、不讲道理,受不得一点点的批评。也就是这一部分家长的工作是比较难做的。2.家长缺乏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识。觉得能帮孩子做一点就做一点,孩子反正还小,以后就会了。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权利和机会,养成孩子依赖懒惰的心理。因此,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引导家长正确地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我们迫在眉睫的事。那么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引导呢?

二、转变家长观念,成为“支持者”

1.家长沙龙。语言是世界上最好的沟通工具,善于用语言表达观点的人都会获得旁人的关注。我们的家长大部分都没有高学历,很多都是农民或者打工者,因此很多家长很少与老师进行沟通,即使有那也是关乎孩子温饱等生活问题,很少是教育上的问题。如果,能够让家长聚在一起进行交流沟通,那么对于成为“合作者”就会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因此,我们尝试以班为单位开展“家长沙龙”,讨论自己在家对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以及相应的育儿知识经验,我们的老师作为引导者,引导家长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幼儿园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目的以及帮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目前的状态。结果表示,家长的心中有着很多的意见和建议,只是没有合适的机会来表达,这次的“家长沙龙”让家长说出了内心的想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共同讨论采取怎样的措施帮助孩子学习生活技能,同时促进了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也促进了家长与幼儿园的关系。

2.教师与家长的换位。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值很高,更多关注的是知识的学习方面。但是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却没有相应的要求。而我园大部分都是新老师,在与家长沟通上难免缺少技巧,更多的是要求家长做这做那,并没有真诚地与家长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因此部分班级开展自理培养活动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

其实,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家长所考虑的问题,然后用心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老师的目的所在,才会支持老师的工作。所以,我们尽量利用晨间入园时间和离园时间有针对性地与家长交流,叙说孩子在园时生活能力的表现以及交代家长回家后需要配合的任务。经过了一段时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升了,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大部分能够自己独立吃饭、睡觉;能自己独立脱简单的衣物;知道将玩具等摆放整齐等。

3.家长与孩子的换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权利选择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尽管,我国的父母也在不停地转变观念、改革思路,可是在中国90%的家庭还存在严重的传统思想,希望孩子能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如果孩子有不满和反抗,就认为是不听话、不乖。殊不知,这只是大人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愿望,希望孩子能够完成自己内心没有完成的意愿。因此,我们作为专业的幼儿教师,首先做的就是引导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孩子、分析孩子、接近孩子。在每学期开学家长会上,我们会将孩子在幼儿园的经典现象做成PPT或者影像播放给家长看,然后一起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刚开始,有一些家长并不认同,觉得这些就是孩子胡闹或者不懂事。可反问家长小时候有过这样的行为没,家长没人说话了。所以,我们借助图片、影像引导家长走回童年,看看自己小时候的样子,然后再来分析孩子的行为到底对还是错。结果还算是比较满意,大部分家长在思想上有了一些冲击,开始思考自己的家里到底是怎样与孩子相处的。

种种现象都表明孩子习惯性格的所有养成都是家长一点一滴塑造出来的,这能怪孩子吗?如果换成家长天天被人催、被人责骂,相信心情肯定会变得很抑郁,更何况是心智并不成熟的小孩子呢。所以,我们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逐步走进孩子的世界,与孩子成为朋友。

4.等等自己的孩子。许多人都在种植自己喜欢的植物,也会慢慢地等待植物的生长,享受等待的过程。但是,在孩子面前却忘了,孩子只是孩子,他们也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也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请想想: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等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父母养育孩子,不正是在等待、守护一朵花的盛开么?不管他们是迎春而笑、凌寒而开或是含苞待放,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慢慢地呵护、静静地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