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转变学生的薄弱科目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班主任转变学生的薄弱科目之我见

包昌珍

包昌珍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如何尽快实现素质教育的“两全”,即“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已成为教育界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笔者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有薄弱科目的学生抱怨。作为班主任,我们有责任帮助这些学生,帮助他们提高薄弱科目的学习兴趣和成绩。在本文中,笔者将简要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班主任;学生;薄弱科目

笔者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经常遇到学生在周记中这样写道:每次看到我的考试成绩,总会遇到一个让自己头痛而又难以回避的问题——××学科成绩太差,每次考试这门功课总是“不给面子”。怎么学都学不好,望着那一点点的分数,心里面甚至会产生一丝恐惧感。我真想对所有人说:“我不是学××学科的料”。其实,我也知道这只是一种借口而已。屡屡失败的痛苦和压力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老师,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其实该同学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班级中“特例”,而是有一定数量存在的,同时薄弱学科并不是班级后进生的“专利”,即使在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也是有类似情形的。转变学生的薄弱学科是班主任的职责,为此,结合笔者的教育实践,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有针对性地找出学习弱点

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我们往往会有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就好像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一本书的好坏一样。以自己做的某一件事或某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整个人,评价自己做人的价值,这是一种理智上的“法西斯主义”。

由于年龄的特点,初中学生的这种思想方式会表现的比成年人更加突出。其实,学生所谓的薄弱科目也并非一无是处,比如某同学最薄弱的科目是英语学科,主要原因单词记忆不牢固的问题,而她的听力、阅读理解、英语写作方面都不错,虽然考试结果导致成绩不理想,但因为英语学科的单词方面的问题而全面否定自己的英语学习,显然是以偏概全、思想偏激所造成的。

经济学中有个“木桶原理”,即决定桶的容水量的不是最高的木片,而是最低的那个木片。所以,找出薄弱学科中最薄弱的环节,全力攻克它,学生的整体成绩定会突飞猛进。

二、帮助恢复自信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只狗关在笼子里,只要铃声一响,就给它难受的电击。狗无法逃避,只好趴在那里闭着眼睛无奈地承受着这一切。几次之后,即使在电击前把笼门打开,狗不但不会迅速逃出,而且只要铃声一响,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地开始呻吟和颤抖,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习得性无助感”。

当学生在几次考试失败之后,就会形成这种无论如何努力也没办法改变失败命运的心理。反正是失败,也就不再进行积极的尝试,还会采取逃避的方式,如许多学生在做家庭作业时把自己不擅长科目的作业放在最后做,一拖再拖,甚至有时布置这个学科的作业时,置之不理,干脆不做,结果只会使这一学科越来越差。

既然有了“习得性无助”,教育学生用“习得性勤奋”来对待它!使学生树立这样一种信念:当我努力时,我的学习会取得进步,学习的好坏与成败,主要取决于我努力的程度。信心是成功之本,若信心丧失,即使成功,也是没有价值的成功。另外,不要让学生拿自己的薄弱科目和别人的优势科目相比,这样会加重学生的失败感。教育学生用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进行比较,通过你的努力,做到“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强”。

三、转变学习态度

在日常交往中,我们往往会发现一种倾向,那就是我们喜欢那些自以为自己喜欢的人,讨厌那自以为讨厌的人。其实学生对待自己的薄弱科目又何尝不是如此!例如:学生总喜欢谈论自己喜欢的科目,因为这些科目往往是他的优势科目,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和自豪感。而有些科目往往是因为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使学生转变对它的态度,喜欢程度大大降低,谈论的少了,接触的少了,在这种情况下,它成为薄弱科目是很自然的了。

此时,转变学生对薄弱科目的学习态度是十分重要的。教育学生转变观念,正视自己薄弱学科目,增加与它的接触。如:让学生把自己薄弱科目的教材和资料放在书桌上显眼的位置,保证能经常看到它,并在每次下课的时候都随手翻上一两分钟。这样“日久生情”,一段时间后,学生会惊异发现:自己已经慢慢地喜欢上它。另外,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分散学习的方法更有助于学生对薄弱科目的学习。

四、克服注意力障碍

有人说,注意力障碍是学习的一大杀手。不错,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假如某学生在××学科上成绩一直处于薄弱,教师往往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所致,上课的听讲及写作业的专心程度是他们一味强调的问题。于是,家长和教师大量的工作都围绕着如何矫正注意力障碍,一发现他们的注意力稍不集中就给与训斥和提醒,可效果并不好。学生不但注意力没有改进,而且对这种提醒变得麻木,在这种训斥中失去了自尊心。

其实,通则不变,不通则变,如果试着将目光转到孩子的学习行为上,而忽视注意力不集中,把重点放在如何教会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如何提高他的学习能力。

首先进行学习能力方面的训练。训练与学习有关的视觉注意力和听觉注意力。假如写字马虎、速度慢、经常写错别字,作业的质量和速度比同年龄人落后,我们进行了视知觉分辨能力、视知觉记忆能力和视——动综合能力的训练,去改善他的书写能力,并由此缓解他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不集中现象,在这方面教师有意识地改进他听理解力和听记忆力,及时给他创造时机表现,触摸成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其次进行时间管理方面的教育。生活中,我们着力培养学生做事情守时间的行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意识地提醒自己的时间意识。在学习之前、写作业之前,为自己规定时间,检查自己是否按照时间计划来执行了。如果按时完成作业给予奖励。为自己制订完成作业的阶梯式学习法,每天沿着阶梯攀升,重拾自信,效果也很显著。

最后进行社会技能方面的培养。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往往不会与人交往,行为冲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我就教他说话时用眼睛盯着别人,去观察别人,了解别人的需要,尊重别人的需要,学会与人合作,坚持之后,不光改善了他与同学的关系,还起到了改善他破坏纪律的行为的作用。虽是“曲线救国”,但它使家长和学生的自尊心不再受到伤害,使教育者绕过了直接面对症状的情绪困扰,最重要的是我们期望的目的达到了。

五、强化学法指导

有位名人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也就是说,既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调查发现,有薄弱科目的学生的共同特点除了知识缺陷多以外,还有学生方法和学习习惯差的共性。因此,教师还要加强对后进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注意从识记方法、思维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指导,注意让后进生逐渐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由原来的信心不足、习惯不好变为兴致高、习惯好,讲究方法,变得越来越会学。

总之,班主任要在弄清楚学生导致学科薄弱的真正原因后,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要循序渐进地让他们从较容易的“作业”(品德或文化作业)做起,逐步过渡到较复杂的“作业”,甚至更复杂的“作业”。也只有使学生跨越薄弱科目的种种障碍,并持之以恒地付诸行动,成功的大门就会因此而向他们敞开。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5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