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问题对症下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找准问题对症下药

胡循杰

——新常态下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调研抽测的案例反思

胡循杰

摘要:广西某市对四年级数学、六年级和八年级语文调研抽测统计的数据,表明了该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不够均衡发展、“双基”未够落实,学生综合素养不高等问题。为此,应采取如下应对策略:加强管理指导,增强质量意识;狠抓“双基”教学,提高综合素质;树立整体意识,构建系统工程;加强命题研究,提高训练效度。

关键词:义务教育;教学;问题;策略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教基〔2013〕2号)的精神,结合2015年4月16日印发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的要求,2015年秋季学期,广西某市对义务教育阶段四年级数学、六年级和八年级语文进行了调研抽测,统计的数据表明了该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学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一、义务教育教学不够均衡发展

从本次抽测统计的数据来看,整体上,县区之间、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教学水平的不均衡性比较突出,悬殊较大;不同区域的学校、不同年级各学科教学质量相差很大。城区学校优于乡镇学校,乡镇中心小学优于村公所小学,低年级略优于高年级。所有这些,反映了各地的办学资源、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等存在不均衡性。可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均衡发展任重道远。

二、“双基”教学未能落到实处

义务教育阶段应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以便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次抽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如八年级语文,有30分的题目是关于字音、字形、文言、默写等基本内容的,属于送分题,但还有很多学生丢掉30﹪-40﹪的分数。又如六年级语文看拼音写词语和把词语补充完整中的词语均出自课文中的生字,但仍有部分学生丢分。可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同样,学生未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八年级语文的古诗鉴赏题,所给的是一首课外的古诗,要求概括诗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在课本的诗歌学习中多次接触,但有超过50﹪的学生没能运用课堂上所学的解题方法来解答。

三、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待提高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要在各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知识越来越丰富、素养越来越全面,最终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可是,本次抽测不少学生的综合素养令人担忧。如概念不熟、计算能力弱。四年级数学的计算题“400-200&pide;5×8”,本应先计算“乘除”,再到“加减”,但很多学生按顺序先“减”再“除”,最后是“乘”,结果错了;审题能力不强。八年级语文明明是要求以“守”为题目的标题作文,但很多学生没能正确把握,以致把题目当作话题,不少学生还另拟题目作文。从评卷全过程来看,内容充实、寓意深刻、语言精美的文章不多,文质兼美的文章“难产”。

针对该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暴露出的实际问题,要提高教学质量、缩小差距、早日实现教学的均衡发展,就应高瞻远瞩、采取超常手段、对症下药。具体表现为:

一、加强管理指导,增强质量意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和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义务教育主要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和实施。因此,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勇于担当,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同抓。宏观管理与微观指导相结合,均衡发展与提高质量两手抓。做到上级抓下级,保证层层落实。教研部门应经常深入学校进行教学视导,加强检查督促。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

各学校要增强质量意识。要提高认识,以质量立校,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形象工程、民心工程来抓。以研究课堂教学为抓手,开展各种教学研讨活动,集思广益,构建高效课堂。引导教师做好课堂教学的“讲——练——评”工作,不断地自我反思与检查反馈,提高教学能力。同时,要健全教学检测监督机制和教学效果有效的评价方案,以检促改、以评促教,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狠抓“双基”教学,提高综合素质

义务教育阶段,应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积累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技能。一方面,根据学科特点,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通过课堂主动积极地学习,课后巩固、运用知识和定期检测反馈学习情况,把握基本概念和理解基本定义,掌握学科知识体系,逐步提高基本技能和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应用能力和评价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逐步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各校应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特别要引导学生从小加强课外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成为熏陶人、教育人和提升人的乐园;加强非智力因素的锻炼与培养,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人。

三、树立整体意识,构建系统工程

众所周知,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是一个系统的统一体,因此每个阶段的教师都应树立整体意识,瞻前顾后,把自身的教学和学生的未来发展结合起来。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各学段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备课,优化教法,提高教学质量,注重阶段性的检测与反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另一方面,要主动做好衔接教学研究和落实工作。小学教师主动研究初中教学内容,初中教师主动研究高中教学内容,反之亦然,做到不同学段同一知识点相互衔接,同一能力点螺旋提升,避免重复、脱节甚至遗漏,把中小学教学当做一个系统工程来落实。

四、加强命题研究,提高训练效度

为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每位教师都应自觉进行命题研究,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对学科试题的特点、试卷结构、题量、题型、难易度、区分度等进行研究。学校要培养命题骨干教师,促使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既是命题行家,又是审题高手,在命题中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提高专业发展水平。

不同学段的教师应做好命题的衔接研究。小学教师既要研究小学的命题,又要研究初中的命题,自觉把两者结合起来,从中找到最佳的切入点、衔接点和平衡点,提高命题质量;同样,初中教师要把研究中考命题和现行高考命题结合起来,使初中的教学为高中阶段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以适应现行高考的需要。

为了提高训练效度,应当坚持做到多元化的测试方式,并统一测试、统一评改、统一讲评,保证每次训练都落到实处,效果好。

总之,成事在天,谋事在人。面对义务教育调研抽测暴露出教学的各种问题,只要我们不畏惧、不气馁、沉着应对、对症下药,就一定能解决问题、实现目标。

注:本文系广西钦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李小薇副所长主持的钦州市2015年中标重点课题《钦州市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胡循杰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访问学者、全国中学语文优秀教师,广西特级教师、广西基础教育名师培养对象、广西首届“国培计划”和“区培计划”专家库成员,第八批钦州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首届“钦州名师”、钦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语文教研员。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5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