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电教媒体优化数学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1

运用电教媒体优化数学教学

高法青

高法青山东省平度市仁兆镇大刘戈庄小学266739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运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的优越性已被人们所公认。要克服教学过程中运用电教媒体不当的现象,更好地提高电教媒体的作用,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数学教学。

一、掌握电教媒体教学的特点

数学课是以思维为主的抽象学科,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健康发展,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已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传统教育媒体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效。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是电化教育的主要特征,但是电化教育又是印刷媒体与电教媒体的恰当结合、综合并用,这才是电化教育的存在形态。在电化教育中,运用媒体传递信息包括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和学生向教师反馈信息两方面的含义,这是电化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实现教育最优化才是电化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电化教育中,“电化”是手段,“应用”是本质,“教育”是目的,这就是电化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因此,电化教育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主要体现在电教手段的应用上,只有掌握电教媒体在应用中的某些规律,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整体优化。

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我们知道电教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如下特点:投影仪能变静为动、变中激趣,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便于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教师演示和学生操作。如:直线和斜线是小学数学中两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过去只能靠语言的形象化来描述或借助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作比喻式解说,学生总是想象不出直线和斜线中“无限长”的含义。为此,我们利用自己制作的两组抽拉片,投影在屏幕上,先出现一个亮点,然后向一端延长,成为一条亮线,慢慢抽拉,亮点越来越长。教师一边抽拉一边讲说:“像刚才这样无止境地抽拉下去,亮线将无休止地延长。”借助这样动态的演示,学生头脑中出现了“无限长”的图景。讲解直线时,将双向拉片向两个方向抽拉,引导和帮助学生想象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的情景。又如,在教学9的加法应用题时,题目设计成一幅抽拉式投影片,画面显示的是一个小女孩手里有6朵花,抽拉片上有3朵花。把画有3朵花的抽拉片抽过来,结合在一起,操作完成后让学生讲一讲、议一议。这时学生就能很快地讲出来:“小花手里有6朵花,又拿来3朵,小花手里一共有几朵花?”等叙述完毕,再让学生列算式、说算理。因为整个操作过程小学生看得清楚明白,所以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了。

三、科学设置,突破难点,发展思维

电教媒体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大量直观的动态和静态图像,又能随着图像的展开作简要的说明,或伴着音乐诱发学生愉快的学习情绪。由于小学生缺乏实际生活经验,正确理解应用题是一个难点。我们教师都知道电教媒体的模拟功能能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发展思维,我们教师更懂得运用电教媒体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和达到教学的最优化,而教学的最优化是要靠课堂教学来实现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结构的科学设置又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本质,更是抓住教学重点、关键和突破难点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实现数学教学的整体优化、科学设置,在电教教学中就成为我们教师进行课堂设置的核心内容。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科学地设置呢?这就要求教师根据电教媒体的特点,探究教学过程中知识结构的科学性、认知结构的合理性和非智力结构的助长性的有效结合。因而,在设置课堂教学结构时,首先要从知识结构入手,研究知识本身的内部联系和编排意图,抓住教学的重点和关键,突破其难点,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同时,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结合研究非智力因素结构中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在何时何处怎样与知识结构有机结合,成为一个电化教学的结构整体,让电教手段能够真正地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从而能更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发展学生思维。例如讲解例题:一客车以每分705米的速度通过世界最长的青岛跨海大桥,客车完全离开大桥时,共行驶了59分钟。已知客车全长8米,求跨海大桥的长度是多少米。

在讲解此题时,有些学生难以想象客车进出跨海大桥的实际情形,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电教媒体模拟演示过大桥的实际过程。学生看到逼真的画面,客车从进大桥到离开大桥的情形就在眼前,自然而然地就会列出数量关系,即“客车行驶的路程=跨海大桥长+客车长”,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四、实现数学教学整体优化

我们已经知道,课堂教学是由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学生四种因素组成的整体,构成了课堂教学结构,是课堂教学这个整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对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并不等于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除了要优化教学结构外,还要实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及各层次全方位的优化组合。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是教师传递信息和学生反馈信息的全过程。因此,在设计教学结构之后,根据这个结构实施教学的全过程,教师首先要设计该课型结构的实施方案。在这个方案中,既有教学的方法,又有教师在教学中的导语,还要有课堂教育的教师目标、具体内容、教学媒体的使用等,这些都需要教师驾驭。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接受信息后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环节和教学节奏。所以,要用电教手段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教师就要根据电教媒体的特点以及构成教学过程的各种因素,通盘考虑,整体优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电化教学的最终目的和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