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文本随文练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1

依托文本随文练笔

黄英

黄英四川省高县第二实验小学校645150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06-0083-01

低段的阅读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浅显易懂,又朗朗上口、颇俱趣味,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就这为孩子模仿写话提供了素材。同时,每篇课文都是作者的经典之作,不仅给我们以艺术美的享受,而且蕴藏着丰富的说写训练点,为学生的写话提供了特有的情境。所以,依托文本、随文练笔是提高孩子写话水平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一、借用文本——仿写段落

二年级孩子写话尚处于模仿阶段,因此,仿写是降低写话难度的一条重要途径。让学生从课文中得到启发,挖掘课文中的写话素材,为学生寻求写话的基点,积累写话素材。我们通常用的方法就是学习课文中的某一段落,指导学生训练写话。如《黄山奇石》一文中具体描写的四块奇石,段落结构相似,都是采用“总一分”或“分一总”的写法,先说奇石的名字,再具体介绍奇石的样子;或是先描写样子,最后点出奇石的名字。学完课文后,我课件出示“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三块石头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选择其中的一幅奇石图,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重点写出奇石的外形特点。因为有了课文作例子,学生仿写得心应手。如有一个学生描写“仙女弹琴”这块奇石就十分形象生动:在一座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石头,远远望去,就像一位美丽的仙女,手抚一张琴坐在山峰上,正在尽情地弹奏优美的乐曲。这就是著名的“仙女弹琴”。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纷纷提笔为不知名的奇石取名并具体描写名字的由来。老师在写话本上的评语“一张灿烂的笑脸或是一个竖起的大拇指”更让学生的写话热情高涨。

二、读文赏图——仿写外形

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我出示彩图蝌蚪和青蛙,学生仔细观察后,再阅读课文,找找课文描写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的句子读读,说说各有什么特点。在学生理解课文,知道作者是怎样描写蝌蚪和青蛙的样子后,我把描写蝌蚪和青蛙样子主要方面的词综合在一起板书出来,然后出示小白兔彩图,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仔细观察,再说说小白兔的样子,仿写。学生观察这熟悉的小白兔后,不禁浮想联翩,说话激情油然而生,下笔成文,有个孩子这样写道:“我家有一只小兔子,它全身长满了毛茸茸的雪白雪白的毛,远远看去像一团棉花,摸起来可舒服了。它那对长长的耳朵像两把尖刀,那双红红的眼睛好像一对红宝石。它前腿短,后腿长,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可神气了!它长着一条又短又小的尾巴,像个小绒球,小白兔可爱极了。”孩子们仿写得非常成功。我留的课后作业是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动物,写出它的样子。同学们已经会仿写了,意犹未尽,都很愿意完成这项作业,把自己最熟悉、最喜欢的动物介绍给大家。

三、巧用文本——仿写连续动作

《朱德的扁担》第三自然段中这样描写朱德同志挑粮食的:“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其中“穿、戴、挑、爬”四个动词的准确运用非常值得学习。于是,我让学生模仿连续用几个动词写做的一件事。有的学生写做泥人,有的写折纸飞机,有的写吹泡泡,有的写跳远,有的写跳跳跳球,虽然有些词语不够准确,但只要经过举一反三的练习,学生们一定能熟能生巧。

四、利用悬念——自由表达

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其阅读经历的限制,并没有完全把握续写这种写作方式的能力,甚至连完全的阅读都不一定能够完成。而续写既能观察学生的阅读状况,又能写出原作者没有写尽的意。如《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没有结尾,我设置悬念,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故事的情节发展,进行续写练笔,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青蛙鼓足了勇气,跳出了井口,他看到了(),他“()。”有个孩子这样写的:“自从听了小鸟所说天无边无际,外面的世界无比精彩的话后,青蛙半信半疑。这天,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跳出了井口。青蛙看见到处绿树成荫,鲜花盛开,鸟语花香!桃花笑红了脸,像在和它问好。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好像在说:‘朋友,欢迎你的到来!”蜜蜂、蝴蝶拍动着他们的翅膀,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小鸟站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说着:“听我的没错吧!”青蛙抬起头,看到了蓝蓝的天空无边无际,几朵甜甜的棉花糖正在空中翻跟头呢!青蛙不禁赞叹道:“世界真是奇妙!’它转身对小鸟说:‘谢谢你,让我看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说着,扑通一声跳进池塘,欢快地游走了。”这样利用文本的特点,挖掘语言训练点,进行写话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续编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拓展写话训练的方法还有很多,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从中挖掘写话资源,多种形式地以读引写,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为中高年级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