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制”走向民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从“专制”走向民主

员宝平

山西省临汾市第三中学校041000

摘要:本文结合实践经验,从班干部民主选举、班规民主讨论决议、班规民主讨论决议以及班主任对话同学几个方面谈一谈从“专制”走向民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专制民主班主任学生

已经是第三轮当班主任了,这一轮也已到初二,回顾初一一年的工作和班级管理感觉很舒心、很轻松,与前两轮比工作明显超过以往。现在这个班无论从班风、纪律、卫生、学生成绩,还是学生的精神面貌、班级的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在年级是佼佼者。为什么会有现在这样的局面,我常在私下里思考,首先有经验了,其次是下功夫了,还有就是有方法了,但最主要的是做好了起始班级的管理,尤其是从“专制”走向民主。

班级管理上要先“专制”后民主。“先专制后民主”,这里的专制不是自上而下的高压管制,而是用严格的制度来保障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个别学生调皮捣蛋、违反纪律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使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利益。因此,要不遗余力地加强学生的常规训练。

这个班学生刚入学时,学生成绩和表现相对较好,学生有激情,有干劲。原来基础好的同学为能跨入重点高中门槛而摩拳擦掌,成绩稍差的同学在新的环境里希望有一个崭新的开始,整个班级充满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朝气。这样几乎用不着特别的“专制”,开学时,直接将一项项对其成长、成才有利的规则加以宣传之后即可宣布执行。比如:我规定从开学第二周开始上下午第一节课前提前五分钟到,课间操做到快静齐,保持自己课桌周围卫生整洁,课桌上书本的整齐摆放,上课做好笔记,教室卫生打扫并保持一天负责制,等等,一项项落实后,班风学风一天天转好。

“专制”只是一种暂时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因为这么做虽然开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只能得益于一时,不能长时间保持,特别是一些同学会形成逆反心理,一部分同学受到压制后会消沉下去失去活力,使管理难以维持下去,而这都不是我希望看到的,所以在1个多月的“专制”管理后,我开始推行了民主治班。具体措施有:

一、班干部民主选举

开学初现有一些学生自发地担任班干部,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选举,大家提名班干部名单,如果自认能够胜任哪一个职位,也可填自己。当然在选举之前,必要的宣传是不可少的,要选对班级负责的,严禁把选举作为交易。公开唱票写票,选出该职位票数最多的同学来,但不一定能当选,因为,我班规定要有超过2/3的人同意方能当选,得重新选。这样选出的班干部很受同学们欢迎,这是民主治班的第一步。

二、班规民主讨论决议

我班的班规是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我班具体情况而制定的,比如禁止在教室里吃零食,提前五分钟到班,否则算迟到;有的同学课桌周围有纸屑未捡干净又找不到扔纸屑的人也算违纪等,这些班规都是班干部收集了大多数同学的意见,拟定出草案后在班会上宣传后,再由同学们表决通过(人数占2/3以上算通过)后才正式成为班规的。虽然有些班规较为苛刻,但同学们没有意见,因为这个决议是经过自己认可了的。

三、班干部对话同学

班干部是服务同学的,没有任何特权,还要积极带头,要能站在班级整体利益上去管理同学,并且要特别注意搞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否则,即使负责任,也有可能遭到指责。所以,在每一位班干部上任之前我都要进行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服务同学、锻炼自己的思想意识,强调德行第一,在这个前提下,让他们放手去做。当他们工作中遇到了困难或阻力时,一是为他们鼓劲,从精神和感情上予以支持;二是具体指导他们如何去做,在指导他们做的时候提高他们处理班级事务的能力。我们班每隔一周有班干部和同学们对话的班会课,在这节课上,班干部都站在讲台上,同学们就班级管理上的问题对他们发问,点到谁,谁就必须回答,这对班干部的要求很高,要对自己所负责的事既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还要有胆量有口才,对他们可谓是全方位的锻炼。

四、班主任对话同学

和班干部一样,我每月要和同学举行一次开诚布公的对话。对话的态度必须诚恳认真,我认为在学生面前我也只不过是一个学生,有很多方面学生比我强,就是在管理上,本身体验着管理过程和结果的学生们也比我有发言权,所以对待这样的对话我是十分小心谨慎的。有时同学们问话很尖锐,如果回答不好容易造成负效应。这些问题,有的我耐心诚恳地做了解释,有些实在难以回答的,我则诚恳地承认自己确实认识不够,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研究,这样往往能获得同学们的拥护。这种对话,既能了解到同学们的思想动态,也能反馈出我在管理上考虑不周的地方,更重要的是使自己认识提升了一个层次,同时也为以后更好地管理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为了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后,我逐渐将班级管理的大部分事情都交给学生去做,让他们做班级的主人,实现自我管理。但在由学生自我管理时,要强调一个原则,那就是“人人要有事做,事事要有人做”,力争让每个人都得到锻炼和发展。

参考文献

赵荣辉班级管理:从权威走向民主[J].当代教育科学,2015,(0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