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关爱”变成伤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别让“关爱”变成伤害

王振强

关键词:班主任;关爱;伤害

2012年大学毕业后如愿以偿地步入了高中的校门,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工作的第一年笔者就担任了高一(6)班的班主任。刚刚参加工作的笔者激情澎湃、热情四溢,每天早早来到学校。伴随着学生的问候声和书声琅琅,心里都会荡漾起无边的幸福。

接手新班级,面对一群活泼可爱的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立为我的教育之本。记得在岗前培训时专家说“教育的本质是爱;为师者,必须对学生施以爱。”身为年轻班主任唯恐自己爱有所不及。可是,当我们冷静地分析一下,这样一度强调爱的教育背景下,不知不觉间,我们的爱可能也成了一种伤害。以下发生在笔者做班主任过程中的故事,时刻提醒笔者作为班主任给予学生关爱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切不可把爱变成伤人的武器。

刚接班时程志杰(化名)是通过民主竞选出来的班长,每周政教处晨会政教主任反复强调正确处理男女关系的时候,笔者的班长却在班里悄悄地开始谈恋爱了,当笔者亲眼目睹他和隔壁班女生在校外手牵手时,内心的怒火无法平息。作为班长起这样不良的带头作用,班主任责无旁贷。接下来找其谈话、批评教育、叫家长。耐着性子和他谈了好几次,每次他认错态度都很好,但是一转脸就又故态复萌了。由于是刚带班,笔者开始有点急躁,有一天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批评了他。在笔者看来,这些都是关心帮助他的方式,反而转变成了他和笔者引发矛盾的导火线。接下来的日子,程干班级工作不积极,整日里闷闷不乐。笔者找他沟通了几次,向他解释笔者的初衷,也向他表达笔者的歉意。好几周后他才慢慢地恢复往日的状态,虽然后来他认识到错误并且改正,但是这件事情给笔者了警示:关心爱护学生不能麻木的指责,更多的时候要冷静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找到最佳解决途径是十分重要的。

后来又发生的一件事情,让笔者更加理性地去认识关爱。那是发生在笔者和陈建明之间的事情,他是文理分班后进入我们班的,陈留给笔者的第一印象是很内向,且不善于和同学、教师交流。为了让他尽快融入新的班集体,笔者开始关注他。但是不到一周的时间,笔者就发现他小毛病特别多,上其他课故意扰乱课堂纪律、在校园抽烟、旷课故意迟到等一系列影响班级形象的不良习惯。为了强化班级管理,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同时也帮陈同学改掉这些坏习惯,笔者每天认真找他的“茬”。眼操不认真时让他上讲台再做一次、间操不认真时单独再罚一次、晨跑说话时再加罚……这些慢慢地成为笔者和他相处上的一些不和谐的音符。突然有一天陈没来上课,上午三节课后他母亲气冲冲地来到笔者办公室,很愤怒地拿了一封很长的信给笔者看。信的内容大致是笔者的每一次找“茬”,在家长和陈同学的眼里误解为笔者是在刻意为难他。他的家长提高嗓门指着笔者说,“请你给我个解释。”有理不在声高,在他的家长和笔者要开始“挑战”时,笔者必须保持冷静的心态。笔者当时内心也产生了一丝委屈,但如果笔者失去理智和家长理论的话,可能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使笔者很被动。只能和家长心平气和地谈,让家长明白笔者的本意是为了学生好并没有恶意。让家长明白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改掉不良习惯而健康快乐地成长。让家长明确孩子在校出现问题,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心理、家庭、交友、学习等方面寻找原因,帮助孩子一起分析,及时补救,问题是能够解决,但是不应该一出现问题就怪罪于教师。听完笔者的这一番话,家长的情绪慢慢缓和,也认识到孩子存在问题的严重性。最后家长向笔者保证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教育陈,最后陈重新回到学校慢慢地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

事后笔者想在关爱学生时要把握度,过度的关爱可能给学生带来太多压力从而造成伤害。也就是说笔者打着爱的旗号给同学们施加了太重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对学校、对班级产生厌倦,对成长产生恐惧,他们害怕教师给他用爱设定的种种标准与规则。譬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总是习惯于种种不许,不许玩手机、不许谈恋爱、不许上网玩游戏……慢慢地这些班规、校规就转变为了顺从之伤;还有我们班里所谓的“坏孩子”,由于在学业上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就会通过一些“叛逆”行为引起我们的关注。而教师认为这种学生是和教师对着干,进而采取反复的惩罚,这样的关爱无形之中转变为了反叛之伤;还有我们教师对学生一些常规的犯错,进行反复的惩罚,屡罚屡错,屡错屡罚,把他们罚的麻木为止,这样的关爱变成了麻木之伤;还有我们习惯于给一些学生贴标签,如:“差生”“笨蛋”“胖子”这些无意识的标签严重污染了学生的心灵,无形中这样的关爱转变成了低估之伤;还有我们作班主任的,总是习惯于让学生向班里的“好学生”看齐,然后给那些“好学生”再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我们忘记一点“人无完人”,每个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我们必须接受他的存在,而不是努力去改变他与生俱来的某种生命的状态,这样追捧式的关爱就转变为了完美主义之伤;还有我们做班主任很少去关注那些中等生,对他们往往是熟视无睹。包括课上被提问的机会少,甚至连关注的眼神都很少,这部分学生慢慢学会了“认命”,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平庸者,这样的平庸之伤对那些既不“好”又不“差”的学生造成无形的伤害。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赞可夫曾经说过:“一个有智慧的老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不只关注其智力而应更关注其情感,不只关注其肉体更应关注其灵魂,不只关注其今天更应该关注其明天。”教育,是唤醒、是激励、是等待,但首先应该是尊重,是呵护!尊重并呵护每一颗成长的心灵!很多时候,我们教师只满足于掏出自己的一片真心,无怨无悔地付出,却没有设身处地去思考,这是不是学生迫切需要的。泰戈尔说过:“当鸟儿的翅膀被系上黄金,鸟儿就飞不起来了。”作为教师,我们千万不能让自己的爱成为系在学生理想翅膀上的黄金,成为他们展翅高飞的沉重负担。

教育,就是要给学生一片自主的天空,教师和家长只能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班级管理既不能习惯于限制管理,也不能事事亲自出手,该学生自己处理的事情一定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大胆地尝试,实时给他们指点迷津。作为一名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班主任教师,必须坚定以人为本的思想,其所做的一切都必须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我们要让他们在尊重、民主、平等和爱的空间里,张开理想的翅膀自由翱翔!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包钢五中0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