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1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杨丽姣

河北省永年县西苏总校杨丽姣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高科技信息化的时代,知识的传播、扩散,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说话能力。所以,从小学开始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是每位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的问题。

语文口头表达能力

1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意义.口头表达能力是语言实践的基本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口头表达能力比书面表达更为重要。人际交往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如交谈、讨论、商量、会议……都离不开口头表达。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语言,特别是口头语言,随着各种传播媒体的广泛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口头表达能力是书面表达能力的基础。从人类语言的发展过程来看,一般总是遵循由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的发展规律。心理学实验和教学实践都证明,只有把话说清楚了,才能把文章写清楚、写通顺。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儿童思维的发展同他们的语言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必须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而让学生说话,就会伴随回忆、想象、分析、综合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

2培养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原则整体性原则。听说读写是一个人必备的语文基本能力。

听和读是理解、吸收,说和写是运用、表达。听和说是口头语言的运用,读和写是书面语言的运用。因此,四项训练应该相互配合,使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获得整体协调的发展。主要有四种形式:淤听话说话。于说话写话。盂情景说话。榆即兴说话。这些不同类型的课型,体现了听说读写的结合与整体性。

循序渐进的原则。任何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形成,总是呈螺旋上升的。说话教学也必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特别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识水平提出与之相应的要求。

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语言实践与运用是进行说话训练的最终目的。因此,说话教学一定要使学和用结合起来,不仅应在说话课上凭借教材进行说话训练,在其它各类课型以及各门学科的教学中同样应进行和加强说话训练。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各种说话的机会,让学生把在说话训练中学到的知识、技能结合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进行巩固和应用。

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相结合的原则。在训练学生说话、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说话训练除让学生达到教材中预定的教学目标外还应进行提高一个层次的训练,以让较好的学生在说话能力上有一个较快的发展与提高。经过扎实的训练,学生说话从无序到有序,从无中心到有中心,从不完整到完整,从不确切到确切。

3培养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策略精心创设情境。

.利用插图,创设情景。小学语文教材绝大部分都配有生动形象的插图,这些插图体现了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能激发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些插图来设计口语训练,在这里,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说说插图中课文所没有叙述的其他人,以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利用游戏表演,创设情景。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内容有趣、情节生动、故事性较强的课文,营造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充当不同的角色人物,自编自演地进行语言模仿的交际训练,不但能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促使学生在以上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过程中,不断提高领悟语境和语言感情色彩的能力,熟练掌握语音强弱、节奏快慢和语调语气变化的表达技巧。

利用实物演示,创设情景。实物演示以观察实物为途径,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大到一个建筑物,小到一个文具,都可作为言语交际表达的对象。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教材的性质和学生的需要使用直观教具,选择适当的时机拿出来演示,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到,引导学生注意事物与现象最本质的特征等。但在创设情景中,实物是辅助的,还要依靠教师的言语、热情,引导学生去想象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才能在他们的意识中创设情景。

注重口头表达课堂评价多元性。口头表达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无纸化的过程,因而,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显得格外重要。我们提倡口头表达课堂上采用多元性评价。评价视点既有听说还有交往,既要关注语言因素也要关注非语言因素。在语言因素方面,不仅要继承听话说话课的一贯做法,借助评价激活学生语言储备,规范口头用语,还要借助评价,培养学生语言的应变性和得体性。在非语言因素方面,要把交往态度、习惯、方法、沟通能力、处事能力等也置于评价的视野,以全面完成口头表达课教学的任务。

当然,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因为口头表达课讲究的是师生双方的互动,所以教师应下放评议权,让学生一起参与到我们的评价中,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互相欣赏、互相悦纳、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