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与生活相辅相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1

让数学与生活相辅相成

许玉珍

许玉珍福建省泉州市见龙亭小学362000

《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一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应该把数学教学引入生活,把学习的内容跟真切的生活内容相联系,拉近数学教学和学生生活的距离,使教学贴近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加强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一、培养学习欲望——体会身边的数学

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在学习第一册《快乐的校园》之前,我先带领学生熟悉美丽如画的校园和参与各种课内外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从而喜欢即将开始的校园生活。

在教学认识1—10数的时候,我把学生领到操场这个“大课堂”,实地做游戏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学生非常熟悉、喜爱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来学习1—10数的认识。在游戏中让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参加游戏”、“男同学有几人”、“女同学有几人”等等,在数扎长辫女孩“排第几”的过程中感知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整节课,学生们“玩”得很开心,“大课堂”气氛很活跃,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被动式课堂,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游戏学习中,“学习”热情很高。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圆满完成了整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数学课堂,能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而且离得很近,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二、借助实际经验——融入生活的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生陶醉于数学情境之中乐不思蜀。学生的学前数学知识,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的建立,是依赖于实际生活实践,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

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我把例题改成了这样的题目:“李大伯装修好了新房子,准备再买一些电器。他带了5000元钱来到了家电商店,看见一款家电组合,彩电2000元,功放的价钱是彩电的80%,音箱的价钱比彩电贵20%。请你帮李大伯算一算,他的钱够吗?”学生通过计算,发现总价要6000元,得出李大伯的钱不够。这时我紧接着问:如果你是李大伯,你会怎么办呢?学生顿时兴奋起来了。有的说:“回家拿钱再来买。”有的说:“先付一部分,等电器运回家后再付。”有的说:“要那个老板打八折,剩下200元还可以租车运回家。”……这样,学生不是为了解题而解题,而是尝试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知识去服务于生活,使学生学会了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探索问题。

三、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快乐的数学

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而且注意力集中不持久。在教学过程中,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相关的游戏,如送信、夺红旗、摘苹果、红花配绿叶等,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这些游戏能照顾到点又能覆盖到面,信息反馈及时,学生兴趣盎然,其乐融融。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安排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

如在学习《8和9的加减法》中,我带学生到操场上做他们非常熟悉、喜欢的“跳绳、拔河、老鹰捉小鸡、小小运动会”等游戏,让他们边玩边发现、解决问题:“拔河比赛,左边有几个小朋友?右边呢?一共有几个?”“跳绳比赛中,女生有几个?男生有几个?男生比女生少几个?”学生在活跃的学习氛围中轻松学会了8和9的加减法。

四、培养实践能力——探索实用的数学

新课标中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要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书本信息,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如教学六年级的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时,我让学生通过用橡皮泥、土豆、萝卜等材料自制的圆柱削切加工成等底等高的圆锥,发现圆柱与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的包含关系。再通过把盛满沙子的圆锥形容器倒向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的反复实验,结果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容器盛的沙子总是圆锥体容器的三倍;如果二者底或高不同,则结论不成立。这样,学生便从实际操作中发现了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得到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现实生活中,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同时用生活经验更好地为数学学习服务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让数学与生活结伴同行、联系生活学数学是《课标》的基本理念,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致力于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的教材再现生机与活力,才能使传统的课堂充满个性与灵气,才能使数学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才能让数学因生活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