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的修辞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7-17
/ 1

数字的修辞艺术

魏银辉

高淳县第二中学魏银辉

数字可以作为一种审美客体,就像动词、形容词等一样,用得好,它同样能给人一种美感。因此我们应该睁开艺术之慧眼去发现这种美,去认识创造数字之美的方法和规律,从而提高我们创造美的能力。数字作为语言的一分子,自然也只有通过适当的加工与融合,使之成为整个语言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才能更有效地显示其魅力来。这就要讲数字的修辞。就笔者所见,对于数字的修辞艺术的研究目前已引起了部分学者的注意,报刊杂志偶有零星的相关论文发表,但都不是十分深入和全面。笔者有感于此,从实例出发,从修辞的角度试图对数字作一个综合总结,以期引玉之效,促进数字修辞艺术的全面深入的研究。

数字的修辞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所呈现出来的美也是色彩斑斓的,为研究方便起见,笔者对此作了归类分析。

数字的修辞艺术归为三类:

(一)借用修辞手法

依托各种修辞手法,数字的修辞效果及其美的魅力往往表现得更充分。当然,有的修辞手法纯粹是“数字的游戏”,如换算、拟实,有的就不尽是,数字出现于其中,只是这种修辞手法中的一类例子而已。

1.夸张

通过巨大或微小的数字造成夸张来凸显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人物的思想情绪,这是很多作者乐于采用的。如: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庐山自然没有千米落差的瀑布,“三千”只是极言落差之大,如此显出庐山瀑布壮美的气势。

2.换算

换算就是把比较抽象的或需要特别强调的数字加以具体化、形象化,这往往能诱发读者的兴趣、联想,或使枯燥的数字带上某种主观的感情色彩。如下例:

①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星星啊!一千万万,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年!(《宇宙里有些什么》)

②一张“视盘”相当于二百五十多种每本十万字的书,简直就是一部小百科全书了。(《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①例将很难想象的“一千万万”换算成“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年”,我们便明白了:原来这条天河竟有这么多星星啊!②例一张“视盘”的存储量,肉眼是看不见的,用“相当于……”的方法进行换算,人们就惊奇地发觉:这“二百五十多种每本十万字”的书,竟储于“一片”之中,从而形象地感受到现代书籍的缩微技术之高超。

3.谐音双关

数字谐音,古已有之,今人似有“发扬光大”的趋向。如民歌中常以“九”谐“酒”,以“六”谐“禄”。现在很多人购车号、装电话,偏好带“八”的,“18”谐“实发”,“98”谐“久发”……细思之,其中有着很多的文化因缘。如6、8、9这些数字一旦被谐音成“禄”、“发”、“久”(“酒”),它的词义含量就大增,就给某些求吉趋利的人以心理上的暗示与满足。当然,修辞功能也很明显。

4.对比、映衬

数字与数字(数量)的比较,可以明显地表达出事物之间量或质的差异,因而有鲜明、惊警的表达效果,在文艺作品中往往也更能传达出强烈的感情。试去体会下例:

①四年黑暗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蝉》)

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

还有反复、拟实、分说,就不一一赘述了。

当然,在我们的言语行为中,往往为了某种需要,以求得形式的整齐,内容的丰富或情趣的生动,便去模拟自然数列,这种情况比较普遍。

其次,各类成语、诗词文章中的数字往往并非实指,并不带有实际的数字意义,它已经成为一个虚化的数字。通过数字的虚化来表达某种特定的感情、语气或对数量、量度进行描述,体现出鲜明、生动的修辞意义。如:

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李白《横江词》)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蜀道难》)

从以上实例的体会与分析中,我们发现数字的修辞艺术大多是借助于辞格,以夸张格为典型,而有的则应该说是辞格依赖于数字的调配才能成为辞格,如换算格和拟实格。其实,在这中间辞格与数字是相辅相成,它们的修辞效果也就相得益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