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的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1

浅谈物理教学的改革

谢峻

山东省昌邑市第一中学261399

一、转变思想观念,重新自我定位

新课改教育理念的转变,使课堂关系不再是单一角色唱主角的舞台,而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角色不断变换的过程,可能一个时段老师为主导,下个时段学生又成了主导,使得课堂气氛真正活跃起来,整个课堂是在教与学的交流沟通过程中彼此促进、相互学习完成的。要想达到这种境界,老师的思想观念要首先转变,要“为素质而教”,充分考虑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这需要教师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充分认识到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

二、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相比较其他学科,物理综合程度较高,这也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是“一专多能”,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物理知识,而且对相关学科的知识也要知晓明白。多数教师由于自身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独立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具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各科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沟通协作机制,从仅关注本学科到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与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同时不断提高自身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借助信息化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给学生更多直观、生动的物理情景展示,提高课堂效率。因此作为物理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时刻保持学习、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及现代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内容,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情感、态度、价值观、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授课过程中要重视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实验,自己得出物理规律,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的演示实验及指导将对学生起到示范的作用,因此要注意操作的示范性。在传授物理基础知识时可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图片,让学生更深地了解知识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并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让学生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学启于思,思启于问”,在新课标下的课堂应是这样: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的养育圣殿,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教师把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物理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学生成长的殿堂,好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构建学习主体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是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有了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有了亲身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物理教学的反思才具有它真正的功效。

四、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培养能力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讲清讲透概念和规律。对每一个概念和规律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来龙去脉,弄清每个规律的性质、单位、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如:静力学中的合成和分解、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动量和冲量、理想气体与真实气体等,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2.要重视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的教学。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现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的建立都是如此。

3.教学中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上,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并逐步介绍中学物理中常用的类比法、等效法、对称法、估算法、假设法、设直法等解题方法。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

五、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1.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阅读物理课本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挖掘提炼,包括课本中的图象、插图、阅读材料、注释也不放过。更重要的是阅读教材时,要边读边思考,对重要内容要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

2.指导学生怎样听课。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听教师的讲解、听同学的发言。要边听边想,边听边忆。要注意听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听公式、定律的适用范围,听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自己懂的要耐心听,不懂的要仔细听,还要动手做好笔记。

3.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规律和方法。教材的编写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到各章节中,如果课后不及时总结,掌握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就不会形成“知识串”,且容易遗忘。总结也有多种方法,如每单元总结、纵向总结、横向总结。不论哪种方式的总结都要抓住知识主线,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