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中心静脉置管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1

小儿中心静脉置管护理

邵婉

邵婉(郑州市儿童医院普外科450053)

【摘要】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在儿科临床应用特点与护理方法。方法分析100例心静脉穿刺置管患儿的护理、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等。结果中心静脉置管留置时间为5—7天,平均7天,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安全可靠,可减轻患儿痛苦,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静脉输液是临床上进行诊治的重要手段之一,静脉输液的方法也在不断的更新改进,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以其安全性、连续性、舒适性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及护理人员接受,逐渐成为手术后患儿静脉输液的重要途径。自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对采用中心静脉输液的100例患儿进行临床研究观察,现总结报道如下。

【关键词】中心静脉置管护理患儿静脉输液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0-0256-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均为我院普通外科手术后需要静脉输液的患儿,其中男46例,女54例,年龄4月到10岁,肠套叠34例,阑尾炎30例,胆总管囊肿24例,其他12例,均采用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CVC)。

2结果

我科10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无感染、出血、伤口愈合好,拔管后穿刺点愈合均良好。无相关并发症发生。

3观察与护理

3.1置管后的观察

置管后要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和全身表现,有无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患侧呼吸音减弱、上肢麻木、胸部有囊性等情况。若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师,及时进行处置。

3.2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

每天进行换药,用吉尔碘棉球从穿刺点向外旋转消毒皮肤。换药消毒范围为6~7cm呈螺旋式,待干后可用3M透明敷料固定,如发现贴膜污染、潮湿、脱落而危及导管时,应及时更换。临床表现突发寒战、发热、烦躁不安,严重者出现感染性休克而全身无其他感染,应疑有导管性感染。立即按无菌操作技术拔管,及时建立周围静脉通路,严密观察病情。导管拔出时轻轻缓慢拔除,用力要均匀,防止损伤血管壁,拔管后应立即压迫止血,无菌辅料覆盖24~48h,测量拔除导管长度,观察导管有无损伤、断裂、缺损。

3.3合理使用封管下载中心

每次输液完毕后必须采用脉冲式正压封管,将针头斜面留在肝素帽内,边退针头边推药液,使封管溶液形成漩涡,减少肝素帽内残留液体。封管液一般采用25~125u/ml的肝素盐水5—10ml,小儿用肝素钠溶液浓度为0.5~25u/ml。

4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安全可靠,可长期保留,减少多次重复穿刺的痛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不影响患儿舒适和活动,可减轻患儿及家长的痛苦,护理方便、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5讨论

合理的选择输液方式进行胃肠外营养是外科术后患儿最主要的护理操作。在术后输注的脂肪乳,高浓度、高刺激的药物通过临床途径的浅静脉进行输注,液体渗漏很容易发生,需要多次进行静脉穿刺,对患儿及其家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痛苦。即使一次性穿刺成功,但由于药物浓度所导致的局部高渗透压,使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及药物PH值过高对于血管壁的化学刺激,使毛细血管通透性高,使药物外渗,使血管红肿、疼痛、硬化、闭锁,造成再次静脉输液时静脉穿刺困难。中心静脉置管近几年来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是临床上最快捷、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方法,输注的刺激性强、高浓度、高刺激的药物通过中心静脉管道注入血液后被迅速稀释,从而有效地保护了上肢血管网,解除了药物对周围血管的损伤,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患儿家长一致接受。

参考文献

[1]黄艳红、杨立芳.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J].实用护理杂志,1996.12(1):42.

[2]AymanHaddad.Temporaryvascularaccessforhemodia-lysispatients.SaudiJournalofkidneyDiseasesandTrans-plantation,2000,11(1):74.

[3]邹素珍、张国花、周桂娅等.经颈内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长度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1998,33(6):341.

[4]谢少清.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临床研究近况[J].现代护理,2003.9(84):672~673.

[5]周艳东,覃美凤.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与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外科的应用比较[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1):40.

[6]吕杰梅,林少珍.循证护理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6,12(19):1842.

[7]谭士君.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国际护理杂志,2007,2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