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本土资源,创设幼儿园本土特色活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利用本土资源,创设幼儿园本土特色活动

高水琴

高水琴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安昌中心幼儿园312030

摘要:环境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乡土材料为农村幼儿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作为一所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我们能以《纲要》要求为准绳,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道路。能以立足幼儿园实际为落脚点,以发挥教师创造力为出发点,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根本点,以追求低成本、高效益、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为目标。而且更重要的是幼儿在这特色化的教育环境中得到了积极、主动的发展.

关键词:本土资源;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12-030-01

前言: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民俗习惯、以及当地特色。就如我们安昌古镇,建筑风格传承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一衣带水,古朴典雅,其特产安昌腊肠、扯白糖远近闻名,最有特色的是安昌的小桥以及每年的腊月风情节,同时也是绍兴师爷的故乡。于是我们就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并将本土资源有机地加以整合,创造性地开展一系列探索性活动,为幼儿提供因地制宜的游戏素材、活动场景,形成特色的课程体系,培养幼儿的本土意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萌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1.利用家乡的旅游胜地,开展教学活动

安昌古镇风光独特,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旅游风景区有旧石板路、翻轩骑楼、店铺作坊、拱桥石梁、台门弄堂、绍兴师爷馆、安昌民俗风情馆和安昌文史馆等景点,名胜古迹应有尽有。鉴于上述的认识,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在遵循让孩子们亲历探究过程的精神而确定教育目标后,我们利用这些优势开展了特色课题《家乡的景点》:首先,发动家长利用双休日或五一、国庆等黄金周带孩子到安昌古镇的旅游点去旅游。接着在班级布置家乡的旅游点,把幼儿收集的各景点图片和照片张贴在活动室的墙上,并贴上该景点的名称和卡片。然后请几位去旅游过的孩子当“导游员”介绍每处景点的壮观建筑、一些典故及传说,我则以“游客”身份提出问题或作补充,或组织幼儿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安昌古镇特色,引导幼儿主动去发现,并给他们讲讲古镇,因什么而得名?让幼儿尽情领略大自然风光,并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并提供积塑、积木或废旧物品,开展结构游戏,引导幼儿建构家乡著名景点、宏伟建筑物(如各色小桥、古老台门等),及在美工区活动中画家乡的名胜古迹。

2.利用家乡名特产多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家乡的人民勤劳勇敢,家乡的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家乡的人民更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创造许多特产、名产。如:香香甜甜扯白糖、鲜鲜香香笋干菜、仁昌酱油、绍兴老酒等等,随着交通业的便利发达,越来越多的家乡特产流向社会,家喻户晓。为了让幼儿了解家乡这一特产,了解家乡人民制作特产,拉近他们与劳动人民的感情,我们特地设计了特色活动——《香香甜甜扯白糖》、《鲜鲜香香笋干菜》等。我们发动家长收集有关家乡土特产的实物、介绍特产的VCD,以及请当地扯白糖师傅来园制作,通过观察认识特产的生产过程、食用特色,并制作工艺品等,从而使幼儿对家乡的特产有较全面的认识。

3.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扩充教育内容

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大自然的环境,这是纲要中的新理念。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为幼儿获得对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天然的场所。利用自然资源,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具有很好的良性作用。它不仅培养了幼儿自发的探索精神、创新的初步意识和动手能力,而且还增强了自我意识,陶冶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操,萌发了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如我们幼儿园根据安昌古镇特色布置了安安集市,比如在安昌老街上看到裹粽子、灌腊肠、舂年糕、扯白糖、品茶艺等多项传统美食工艺,以及每年古镇临河戏台上上演的社戏、越剧、莲花落等均在安安集市里体现,让孩子们尽情发挥,享有各色活动的快乐,感受腊月的各种民俗风情。

4.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使幼儿接触更多的事物

首先,我们安昌自然资源丰富的特点为幼儿接触大自然创造了条件,让他们有时间能够欣赏大自然的秩序、和谐与美,同时掌握各种自然规律。如:结合《美丽的秋天》的主题,我们带着幼儿开展了一次秋游“安昌古镇寻宝”活动。走出幼儿园的孩子显得特别兴奋,大家对景区的一切都感到那么新奇,摸摸这棵树,碰碰那棵草。“老师,树叶掉下来了,好像蝴蝶,真漂亮。”“老师我捡到一个圆球(树籽)。”“老师,我捡到的球像小刺猬(苍耳)。”“老师,我捡到……”孩子们一下子变得活跃了。中午,孩子们带着找到的“宝贝”回到了幼儿园。回园后,我针对幼儿带回的“宝贝”,和幼儿们一起动起手来:“圆球”变成了陀螺;“小刺猬”变成了美丽的图画;小野果变成了一串串五彩的项链……寻找秋天,收获秋天,在秋游中找到快乐!在秋游中获得知识!通过这次秋游,不但让幼儿们体验了“寻宝”的快乐,更让我们对什么是“利用本土化资源,促进幼儿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

5.利用社区资源,发展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品质

在“重阳节”“中秋节”来临之前,我们组织幼儿进行做棉花糖、做月饼、、、、、、然后节日这天带孩子们到古镇宅院里看望孤寡老人,孩子们将事先准备好的精彩的节目和丰盛的礼物,来到老人身边,送上自己的一片心意,或者为老人表演起了节目,或者伸出小手为老师敲敲背,揉揉腿,忙的不意乐呼,还不时与同伴交流着,怎么才能让爷爷、奶奶们更高兴。这些活动即使老人们深切感受社会的关爱、人间的真情,又扩大了幼儿的交往领域,使老幼之间亲情倍增,深受两代人的欢迎。因此,这种教育所蕴含的巨大潜能,是很多课堂教育活动所无法比拟的,它带给孩子的是一种直接参与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开放式学习,同时也美化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更能使孩子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成长的快乐。

本土资源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陶冶幼儿的情操,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力,还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美化幼儿园环境。

总之,我们只要以《纲要》精神为指南,充分利用周边环境资源,家庭教育资源,结合本土文化,带幼儿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有目的地整合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就能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小燕.探索利用本土资源创设环保、特色的幼儿园环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北京中教创新软件发展研究院,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