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师生博弈的功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浅析师生博弈的功能

代艳琼

◆代艳琼云南省富源县第一中学655500

摘要:教育是人类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博弈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成败。良好的师生关系互动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师生关系问题成了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师生博弈带来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我们应用二重性来概括师生博弈的影响,正确处理师生博弈。

关键词:教育师生博弈老师学生

博弈,是理性行动者(个人或组织)之间,面对一定的环境,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师生博弈是教育博弈中的一种,是学校诸多师生关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影响着学校功能的实现。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师生博弈的功能。

一、师生博弈的正功能

1.有利于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通过博弈使师生双方有机会把长期无法表达的看法和意见表达出来,使双方能够相互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和愿望,由此可能知道问题的症结所在,理解对方的苦衷,化解误会,使双方的心灵有了沟通,重新调整各自的策略,为今后的良好关系确立新的起点。

比如,在我国学校教育中,校方和老师出于对学生健康考虑,总是禁止学生抽烟,而学生出于好奇或是叛逆,总是想方设法找机会抽烟,老师和学生在抽与不抽之间展开了博弈。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有一次看到一个学生抽烟熏黄了手指,便对该学生提出了批评。这个学生反问道:“老师,你不也在抽烟吗?”张伯苓当即和这个学生立下了“君子”协定,率先戒了烟,这个学生见老师决心那么大,很快也戒了烟。

2.有助于师生双方反思和成长。通过博弈的体验和感悟,教师可以对自己以往的教育手段进行再认识,增强教学的艺术性,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适应社会的要求;学生亦能在教师帮助下,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思想品质做一个反省,确保教学顺利进行。总之,师生双方可能以此为契机达到完善自我,使双方的收益达到最优。

如前面讲过的张伯苓老师的教育例子,师生在互动中完善了自我。

3.有助于师生双方学会合作。师生博弈在经历了一次囚徒困境后,双方体验了共输的滋味,也便知道在下次师生博弈中应学会合作,以期达到共赢。

比如,一对曾经在课堂上发生过正面冲突的师生,如果是上次的处理合理,当学生再一次犯错的时候,老师会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也会主动地承认自己的错误,那么出现不良博弈的机率便大大减少了。师生双方会尽力合作,促进教育教学效果趋向优化。

4.有利于校正不合时宜的规章制度,建立合理有效的规则。教师往往是学校制度的维护者和执行者,在师生博弈中,有时学生反叛的实质就是针对学校的某些规章或班规,这样就可以促使学校领导或班主任重新审视自己制订的规章制度是否合理可行。

比如,某中学新上任了一位领导,新任领导为了加强学校管理,在西边重开了一道新大门,自此,学校有了西、南两道大门。从此以后,西大门只允许老师及家属出入,学生必须从南大门进出。可是,有部分学生是住在西大门附近,还有一部分学生是懒得绕行,于是每天都有学生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请求从西大门出入,比如有说到门口取钱的、有说门口有亲戚找的、有假扮老师模样大洋洋进出的……而学校则一再强调学生不准从西大门出入。这天,轮到毛老师值班,打过预备铃之后,有一个学生欲跟在一个老师身后从西大门进入,毛老师拦住了他。学生因为快迟到了,坚持要从西大门进入,而毛老师因职责所在,不允许学生进入,二人便争执起来,后来竟扭打起来。学生口中一直在说:“有着一道大门,为什么要我们绕道行走浪费时间?老师是人,学生就不是人吗?……”这件事发生后,学校领导广泛征求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发现这个规定确实存在不合理之处,于是,在学校领导召开了行政会议讨论后,决定南、西大门同时打开,这样可以缓解下课时的交通拥挤。西大门重新打开了,学生们井然有序地从就近的大门上下课,学校又恢复了平静。

二、师生博弈的负功能

师生博弈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合作博弈,有着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

1.容易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师生博弈中的非合作博弈会对师生的心理建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导致师生对立情绪,不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在师生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学生受到老师的冷漠、怀疑甚至是打击,感到自己没有价值,渐渐会对学校失去信心,进而对社会丧失信心。师生之间的疏远和敌对关系会使学生产生紧张、不安的心理,使学生处在一个戒备、焦虑的情境中,学生往往会形成退缩或欺骗等不良性格。

比如,上课铃已经打过了,一位女生满头大汗地跑到老师面前,说:“老师,我迟到了。”体育老师只说了句:“8个俯卧撑!”她恳求道:“可以让我课后补做吗?”老师板着脸孔说:“大家都一样,迟到都要即时做俯卧撑。”女同学无可奈何,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在全班同学面前做完了俯卧撑。这个处理平静了较长时间,但后来发现,这个女同学由原来的合群开朗变得孤僻起来,怕见老师,怕上体育课。这就是师生不良博弈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危害的表现。

2.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师生不良博弈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绝大多数学生总是把对教师的情感反映在对教师所教学科的学习中,因此,如果师生关系不良,学生会对教师的言行举止给予反感,不听其教导,有的还产生了逆反心理。

比如,小楠(化名)在上英语课前因为不会做一道英语语法题,又急着交作业,她就抄了同桌的,打算下课再问老师。可就在这时,不知英语老师什么时候走进了教室,一眼就看到了第一桌的小楠在抄作业,老师狠狠地批评了小楠,小楠觉得自己永远也抬不起头了,老师一定恨死自己了。从此,小楠在英语课上再也不敢抬起头来看黑板,慢慢的,她开始讨厌英语老师,也开始讨厌英语课,成绩跟着往下滑了。

3.引发一系列法律问题和社会问题,影响学校的声誉和形象。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公开化的社会,学校作为社会中的一方净土,社会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很高,一旦这方净土中有什么“风吹草动”,就会带来社会极大的关注。师生作为这方净土中的主人,师生间的不良博弈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发一些法律纠纷和社会问题,对学校声誉和形象造成不良影响,进而产生一些连带反应。

例如,2006年6月1日《大学春秋》刊登了“北外女生:北外女博士被开除内幕,禽兽不如的博导”一文,因被认定以电子邮件等方式对导师进行辱骂、恐吓和人身攻击,并对另外两名老师进行骚扰,北京外国语大学2002级女博士生卫英(化名)被校方开除学籍。

卫英的律师武绍智说,针对校方的处理,他现在就可以指出多处不当及违法之处。

第一,学校在处理卫英的时候,取证是完全不透明的,并没有就证据是否属实向卫英求证,因此证据是单方的,应属无效证据。第二,处罚程序上已违反相关规定,校方在处分卫英时并没按照相关规定举行听证会,也就是说完全没有给予当事人申辩的机会,这不符合情理,也与法定程序不符,程序错误结果自然无效。第三,校方对卫英住所进行检查的行为,也存在违法嫌疑。

事件披露后,报纸、网上争论激烈,质疑不断。虽然后来北京市教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撤销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卫英开除学籍的处理决定,但是,这件事情还是对学校声誉造成了一定影响,并有可能影响到学校未来的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