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文化价值渗透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初中物理教学文化价值渗透策略

刘浩然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教师进修学校刘浩然

摘要:在初中阶段,文化价值不仅仅只是体现在语文、英语等课程方面的,而是体现在所开设各个学科的,物理学科也是如此,在应试教育下,物理学科在文化价值方面的融入较少,而在素质教育的框架下,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方式方法以及思维方式都是教师所关心的因素,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这些年里,教师在物理教学方面不断进行创新,不断靠近教育目的,本文将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探讨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文化价值。

关键词:初中物理文化价值教学渗透

刚刚从小学进入初中的学生,对于他们来说校园的一切都是陌生的,老师、同学、教材等。那么如何让沉浸已久的物理文化价值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呢?文化价值的渗透从另一方面来讲就是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学习,让老师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来领悟物理的文化价值。

一、在兴趣中进行文化的渗透

由于物理有别于语文、数学等学科,是到初二才学习。课程的安排就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状,年纪太小,学习物理知识有困难,因此在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到物理课时,老师就要让他们对于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感受物理的魅力和价值,那该怎么做呢?在课堂中展开各种教学的小活动,学生对于活动都比较感兴趣,老师就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去观察,这些过程就是在体会物理的文化价值,通过课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看到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的物理,从而激发思考,去体会物理的魅力,这样就充分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实验用酒精灯加热盛水长颈烧瓶的颈部,然后在瓶放条小金鱼,老师先提出问题“小金鱼会死吗?原因是什么?”让同学们进行讨论、思考,并说出自己的预测答案,然后老师才在课堂上演示。通过实验可以看到,当酒精灯对瓶颈进行加热时,小金鱼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相信这个简单的实验一定会让学生对物理课刮目相看,并产生浓浓的兴趣。到底是为什么呢?这时老师让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动手去进行操作,看其结果会怎样。最后,学生会发现,原来小金鱼真的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在实验中,有些同学会发现,对瓶颈进行加热时,上面的水先接触烧热的瓶颈而沸腾,而下面的水还没那么快沸腾,因此小金鱼才没有受到影响。老师再对实验进行总结,这就是热胀冷缩的原理。热水的密度比较小,浮于上面,在时间不长的情况下,小金鱼是不会受到影响的。老师还可以提出疑问,为什么水泥路面每隔一段距离都会留空隙呢?让学生进行思考,这整个过程中都是物理文化渗透的过程。

二、在课程内容中的文化挖掘和渗透

就初中物理的学科特点,老师在课程内容中非常注重过程和方法的体验与积累,在整个过程和方法中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建构和提升。而课程内容中的文化价值不会影响学生的解题和应试,如果教师真的把文化价值置之不理的话,学生就不会发现物理学习的内在价值和物理学科的内在魅力,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兴趣再生和可持续发展。而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在物理学习成绩上的提升,还会影响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更远发展。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教学内容,有效的挖掘其中的文化价值,并通过自身教学行为的开展慢慢的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之中,并促使学生的兴趣再生.比如,在《声音的特性》的教学中,老师就可以渗透很多的文化素材,在探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时候,就可以借助我国古人发明的二胡来探究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还可以借助视频给学生呈现我国古代的编钟,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才华。类似素材在初中物理中还有很多,比如光现象《墨经》中的小孔成像、磁现象《梦溪笔谈》中的地磁场等等,而这些文化素材都需要教师不断的挖掘,并筛选适合的内容进行教学和渗透。

三、通过实验教学中师生合作来进行文化的渗透

实验性更强,这是初中阶段的学习与小学阶段的学习区别之一,许多课程都需要进行实验教学,物理学科更是如此。让学生在实验课中学习知识,感受物理的文化价值,让学生在实验中增加与老师交流学习的机会。

授课的过程中,通过实验和老师讲解双管齐下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上课前的10分钟,学生的情绪还停留在课间休息没缓过来,老师可以利用这10分钟,根据要讲的内容,做一些事先准备好的小实验,从而更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入主题,促进师生之间的配合学习。比如走进课堂老师就拿出两个漏斗和两个乒乓球说“同学们安静一下”,教室里马上就安静了下来,老师拿出准备好的辅助材料,然后给学生进行演示,当老师把乒乓球放入倒置的漏斗中并用手指按住,向漏斗吹气时,拿开按住乒乓球的手指,这时,同学们发现乒乓球并没有掉下来。为了证实这一现象的真实性,老师随机抽一同学上前台来同样演示一遍给大家看,其结果和老师的演示情况一样,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物理中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这就是物理的魅力所在,这就是物理的文化价值。

四、课后作业中的文化渗透

新课改后,初中物理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备课、讲课以及作业讲评三部分组成,而作业讲评的目的在于消化学生的难点疑点,巩固所学的知识,理解物理这门学科的价值所在,魅力所在。作业讲评不但可以使同学之间的交流增多,还可以“问题导向”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作为老师来讲,这也是一个和学生进行互动学习的大好机会。而在初中阶段许多物理教师过度依赖课本课后作业,并没有给学生布置其它有效的作业,导致作业的设置不科学,不能反映出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久而久之,学生作业的错误越来越多,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合理的物理作业设置是非常有必要。比如,我们要给学生的训练“密度的测量”时,可以把测量的对象和情境设置成对一石器的测量,测量的目的是为了鉴定这一石器的文物价值和文化底蕴,带着这样的研究目的去测量一个石器的密度,我们习题的价值不仅仅是提升学生对密度的理解深度,还可以渗透学生对密度价值的理解,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促使内在学习的动力。这个渗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付出很多,教师不仅要分析如何提高习题教学的策略,还有注重习题教学过程中文化价值的渲染和渗透,这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如此付出的价值也是非常客观和理想的。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学中对于文化价值的渗透,还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广大教师在不断的尝试中进行创新,不断改革。好的教学,能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物理的魅力,从而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参考文献:

[1]个性化教学转化高中物理学困生的实践研究[D].储成节.上海师范大学2014

[2]影响高中物理学习困难因素探析及教学对策研究[D].邹会坤.山东师范大学2015

[3]基于班级差异的高中物理分层教学实践研究[D].孙清璞.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