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婴幼儿皮试注射量减量的观察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对婴幼儿皮试注射量减量的观察研究

黄静

黄静(广西崇左市人民医院儿科广西崇左532200)

【中图分类号】R97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8-0185-02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不同注射量抗生素皮试液对婴幼儿皮试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7月~2011年12月住院并进行抗生素皮试实验的1200例婴幼儿随机平均分为2组,抗生素配制方法及浓度不变,实验组皮试注射量为0.05ml,对照组注射量为0.1ml,观察2组患儿皮试假阳性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出现假阳性率为2.8%,对照组患儿出现假阳性率为7.6%。两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只注射0.05ml的皮试液能减少婴幼儿皮试假阳性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婴幼儿抗生素皮试剂量

抗生素现在临床应用广泛,但其存在过敏反应的危险,所以临床应用前都必须做皮内注射试验,以保证患者安全。临床应用时发现,适当减少婴幼儿皮试注射量可以减少假阳性结果的发生,本院选择2011年7月~2011年12月住院并进行抗生素皮试的1200例婴幼儿进行研究,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2011年12月住院并进行抗生素皮试的1200例婴幼儿随机平均分为2组,实验组600例,男320例,女280例,年龄1月—3岁,平均年龄(1.56±0.25)岁,平均体重(12.80±1.12)Kg;对照组600例,男356例,女244例,年龄1月—3岁,平均年龄(1.46±0.22)岁,平均体重(11.90±1.25)Kg。2组患者均因感染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就诊前24小时未使用任何药物,无皮试过敏史。2组患者在年龄、体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按常规配制抗生素皮试液,现配现用。取婴幼儿前臂掌侧内下1/3处,75%酒精消毒待干后进针,实验组皮内注射0.05ml,对照组皮内注射0.1ml,要求受试者皮丘上能够看清毛孔,20分钟后观察患儿皮丘情况。对出现阳性反应或可疑阳性反应的患儿,在另一只手臂同一部位进行生理盐水皮试对照,局部出现类似的阳性反应的患儿判定为假阳性。

1.3判断

阳性:局部皮丘有局限性隆起,并可见红晕,触及硬块,皮肤有痒感,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阴性:皮丘无变化,周围未见红肿,红晕,受试者未有任何异常感觉;可疑阳性:⑴皮丘部位出现单纯红晕,直径在1-1.5cm;⑵皮丘的直径较前增大,范围在1-1.5cm,⑶皮丘周围出现小的伪足;⑷受试者手臂仅出现少量小的丘疹。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设为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患者皮试情况进行观察,并统计共结果。发现实验组受试者出现假阳性率为2.8%,对照组受试者出现假阳性率为7.6%,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2组患者皮试情况比较例(%)

组别例数阳性阴性假阳性

实验组6001356423

对照组600854250

χ2值4.96

P0.05

3讨论

医学教材中有明确指出,青霉素阴性的患者才能进行青霉素治疗,其余的抗生素如头孢类,在临床上也是皮试阴性后方可使用。但是临床工作中发现皮试假阳性率比较高,为临床抗生素的选择带来不便。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婴幼儿皮肤娇嫩,药物剂量耐受低,注入药物剂量如同成人一样,药液对婴幼儿皮肤的刺激更多,皮肤对刺激的反应加重,表现为皮肤的皮丘和硬结增大,红晕范围变广,影响护理人员的判断。同时,只注射0.5ml的皮试液,患儿疼痛反应明显比对照组患儿小,哭闹少,因而受试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也有所提升。

4小结

临床上对婴幼儿皮试液只皮内注射0.05ml,能够减少假阳性发生率,减轻患儿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春兰.对婴幼儿用不同剂量青霉素皮试液的观察研究.当代护士,2012年6月.

[2]陈根芝.不同剂量青霉素皮试效果观察.护理研究,2004年12月.

[3]刘孝美.探讨婴幼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当代护士,201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