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当地文化资源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谈当地文化资源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

陈国平陆桂国

陈国平江苏省高邮市界首镇初级中学225611;陆桂国江苏省高邮市界首镇小学225611

摘要:把一所学校办好,影响因素很多,但校长的作用至关重要,校长的文化素养、人格魅力、组织能力、教学质量、民主作风等直接影响学校管理的成败。校长致力于整理、收集、挖掘、打造校园文化,逐步形成有文化气息的学校、教师、学生,是学校特色发展、精致发展、创新发展、高位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文化资源文化素养文化

一、整理当地文化资源

界首镇是一个千年古镇,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物众多。有历史教育历史价值的有:2010年被批准为省级文保单位的“华中雪枫大学”旧址;坐落在界首高中校园内的“江苏省立界首乡村师范学校”旧址,界首镇小学为当时界首乡村师范的劳动基地。

1.雪枫大学垂青史。1946年4月在界首成立的“华中雪枫大学”,建校初期,学习条件、生活环境十分艰苦。师生们发扬我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打地铺挤住在寺庙中,甚至还有人露宿街道旁。就是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不少素质高、技能好的军政人才学习成功、奔赴前线。

2.界首乡师谱春秋。1923年左右,江苏省教育厅在江苏省帮扶乡村设立师范学校,培养乡村师资,界首为当时乡村师范办学点之一。界首乡村师范首任校长黄质夫,践行教育家陶行知的办学思想,提出乡村师范是“乡村文化的中心”的办学理念,在界首镇周边开辟5个劳动实践场所,有桑园、菜地、鱼池、藕塘等,教、学、做有机结合,注重实践。前后办学十多年,输出了500多名理念先进、动手力强、立足基层的乡村骨干教师。学校也是苏北地区较早的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活动的基地,1929年5月,中共界首乡师支部成立,有党员23人。

二、提炼校园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需要基础,校园文化也需要提炼,通过提炼转化为学校的精神力量。界首镇实验小学始建于1906年,原名“经正学堂”。2016年新建,新校园占地50余亩,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有三幢连廊教学、综合楼;一幢3层教师公寓;师生食堂、报告厅各一幢。

1.校园物态文化设计的总体思路:

(1)体现出小学生活泼、向上、纯真的特点。

(2)体现出教师教书育人的作风。

(3)体现出对师生进行道德素养的教育。

(4)文字必须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5)体现出学校办学的目标,努力的方向。

2.校园物态文化设计的实施内容:

(1)校徽。与界首镇古文化、尤其是与“界首乡村师范附属小学”的办学历史有机结合。

(2)楼名。春晖楼:语出孟郊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春晖”二字常用来代之师恩母爱,而作为教师办公楼以此命名,既让学生时刻感念师恩,也提醒教职工时刻以良师形象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师恩的光辉。求远楼:语出屈原《离骚》,意在教育学生学习的道路异常艰辛,必须静思反省,才能实现理想。这一名称用于前排教学楼,是中高年级学生,激励他们走向成功。思齐楼:语出自孔子《论语·里仁》,意在在言行上要向“高人”看齐,遇“差人”就自我反省。这一名称用于第二栋教学楼,勉励中低年级学生向高年级哥哥姐姐们学生学习。敏行楼:语出自孔子《论语》经典名句:“君子欲敏于行而纳于言”。凡有作为之人做事勤奋,勇于实践,说话小心。这一楼名用于学生综合活动楼,意在教育学生在文化学习的基础上要注重实践,要踏实地参与课余时间活动。涵雅楼:涵-内涵;雅-优雅。此名作为教师公寓的楼名,一是寓意居住其中的人拥有优雅的内涵,也是在提醒生活其中的人要涵养教师独特的高雅举止。

(3)路名:经正路:语出《文心雕龙》,“经正”取“传经、拜经而守正”之意,寓意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之天职,也意在提醒教职工要传经而守正,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同时,该二字也是1906年界首镇人周连科创办得“经正学堂”所用名,这也是界首小学的开端,用此名既有不忘学校源头之意,也却有对教师警醒之实意。此名用于东西主路。宏猷路:宏猷,指远大理想。此名也与民国期间界首小学时任校长范宏猷同名,这既是不忘先贤,也是对学校历史的回望。此名用于南北主路。德渊路:德者道德,渊者深也,德渊二字意在期待学生德育深厚。此意表示成人成才之道由德育奠基。同时,此名也与民国期间界首小学时任校长龙德渊同名。此名用于教学楼北东西路。乐天路:乐天。就是很乐观,对生活的态度是积极乐观的的意义,激励学生热爱社会。“乐天”也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的白居易的字。此名也与民国期间界首小学时任校长朱乐天同名。此名用于教学楼西南北路。慎修路:以民国期间界首小学时任校长茆慎修名字命名。核心含义:“慎以修身,勤以雕龙”。具体含义:爱国主义;无私奉献;以人为本;努力学习;忧患意识;开拓创新;团队精神;全面发展意识;纪律意识。此名用于办公楼前东西路。

(4)校训:求真向善。“善”是善良,“善”是一种行为;“真”是诚实,“真”是一种品德。科学教人求真,人文教人向善。追求真善人生,就是有追求、有奉献的人生!

(5)“三风”。校风是:勤奋和谐,团结奋进。和谐校园管理模式的内核是人本思想。团结,只有团结,才能发展。学风是:乐学勤学,会学博学。勤学就是抓紧学习,坚持下来,不要荒废。会学就是要注意学习方法。博学就是博览群书。教风是:尚德进取,敬业爱生。“尚德”是把积德行善作为追求个人幸福的生活方式。进取是一种向上的精神。

(6)校旗。校旗上有校徽、校名,用于学校集体活动。

(7)校歌。要求与乡村师范历史、里下河民歌曲调等相结合。

(8)教学楼内部的文化建设。教学楼一楼是励志长廊。设计理念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二楼是艺术长廊。设计理念是:“用内心感受艺术,让艺术陶冶情操”。三楼是阅读长廊。设计理念是:让书籍成为学生们形影不离的挚友。四楼是科技长廊。与乡村少年宫有机结合。学校其它各处处处体现文化元素。

三、追求校园文化特色

我们的“文化特色”追求目标是:努力培养有文化涵养的教师、有道德素质的学生、有人文品味的制度。

1.教师文化。2017年9月,在传承“乡师”精神的教育背景下,界首小学成立了“乡师沃土青年教师共进社”,目的是为了培养一批对教育有理想、有追求、有行动的名、优、特教师。

(1)抓好梯队建设。针对青年教师多、活力大;学历层次高、悟性好的现状,我们高度重视年轻教师培养工作,采取青蓝工程、骨干引领等形式给年轻教师搭建展示平台、提供成长之路,加快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形成老、中、青的骨干教师梯队。

(2)推进阅读工程。读书使人聪慧,读书催人奋进。学校每学期制定读书方案,筛选读书书目,定期组织交流,按时考核奖励,不断提高教师的阅读品位、文学素养和教育理论水平。

(3)提高技术水平。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就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为每个班级及所有功能教室安装了“一体机”,通过操作技术培训、课件制作比赛、备课资源共享,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

2.学生文化。立足体艺社团,开发多彩的活动文化。设立并开展“四节”活动,创新社团、少年宫活动形式,开展综合实践等学科活动文化等,建立活动文化,深化文化活动内涵。新建、组训41人的小型鼓号队。

(1)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从低年级开始,让良好的学习习惯(怎么读书?怎么写字等)形成在启蒙阶段,让好的学习习惯成就孩子的学业。

(2)开展系列德育活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行为习惯教育为抓手、以“八礼四仪”教育为突破口,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针对低、中、高学生的特点,分别制定德育活动的内容的方案,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3)加强安全法制教育。安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通过安全演练、法制讲座、图片展览、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明辨能力、安全意识、法制观念。学校对出入安全、走路安全、行车安全、饮食安全、课堂安全、交往安全等均提出明确规定并强化实施。

3.制度文化。制度是一种文化。让制度的制定权交给教职员工,校长提出动议、班子会补充完善、在教职工代表会(全体教师会)上提供给教职员工充分讨论,因为民主,就会体现公平,执行就具有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