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神经根孔狭窄的短期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神经根孔狭窄的短期效果分析

魏章龙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湖南常德415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神经根孔狭窄的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6年3月间我院接治的52例腰椎神经根孔狭窄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虽多于对照组(P<0.05),但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腰椎JOA评分、ODI、VAS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神经根孔狭窄的短期效果显著,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经皮椎间孔镜;腰椎神经根孔狭窄;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属于骨科疾病,高发人群为40~50岁的男性,主要症状为腰腿痛、下肢无力、间歇性跛行,严重时可引起轻瘫、二便障碍等。该病按解剖部位分可分为神经根孔狭窄、侧隐窝狭窄、中央型狭窄,其中常见的类型为腰椎神经根孔狭窄[1]。本研究将26例腰椎神经根孔狭窄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现作如下报告。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1月至2016年3月间我院接治的52例腰椎神经根孔狭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38~52岁,平均(45.07±5.61)岁。对照组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37~54岁,平均(46.23±6.98)岁。两组的一般资料均可比(P>0.05)。

1.2治疗方法治疗组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治疗:患者取侧卧位,垫高健侧腰部,将手术床调整为折刀位,X线机下确定穿刺角度、部位。局部静脉强化及浸润麻醉。用导针穿刺至目标节段椎间孔处,偏椎间孔背侧及尾侧,放置导丝并置入扩张器扩张,应用TOM针定位打孔,用骨钻将部分背侧黄韧带、关节突关节以及椎间孔尾侧磨除,放置工作套筒,连接椎间孔镜,切除挤压神经根的部分黄韧带及关节突关节。调整椎间孔镜位置,使其偏向头侧,切除神经根腹侧有神经压迫的膨出或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冲洗并止血。分析神经根及硬膜的松弛情况,行股神经牵拉试验或直腿抬高试验,了解神经根移动和下肢疼痛情况,以此评估椎间孔出口神经根的松解程度。对照组行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ILF):患者经全麻后取俯卧位,X线定位,手术切口选择后正中部位,暴露至关节突关节外侧及椎板。将椎弓根螺钉置于手术节段,应用磨钻或骨刀将上位椎板下的60%切除,并将患侧部分上关节突及下关节突切除,保留对侧关节突关节进行后外侧融合,咬除或刮除黄韧带止点,切除黄韧带,并向尾侧行神经根管减压。从关节突下方经椎间孔处将椎间盘、硬膜外侧、走行神经根暴露,并用神经探钩、神经剥离子对上位出口神经根进行分离暴露。将椎间盘组织完全切除后对椎间隙进行处理,将软骨终板去除,用试模测量后,将松质骨颗粒植入椎间,并植入椎间融合器。获得满意的位置后安装并固定连杆,再次确认已解除硬膜、神经根压迫以及内固定良好,冲洗,植骨,放置引流。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等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相关指标的变化。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相关数据用SPSS17.0分析,计数、计量资料()间的差异用x2、T检验比较,P<0.05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观察指标比较治疗组的手术时间虽多于对照组(P<0.05),但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腰椎椎管狭窄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椎管各径线缩短,压迫神经根、脊髓、硬膜囊,从而致使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2]。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目的为解除神经根压迫,缓解疼痛等症状,保护神经功能,增加脊柱稳定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3]。传统的开放会产生较大创伤,易损害腰椎解剖结构而导致腰椎丧失平衡能力,出血量大,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4]。经皮椎间孔镜属于脊柱外科微创术式,它有效结合了内镜技术与开放椎间盘摘除技术,适应证广泛,不仅用于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还可将椎间孔扩大成形,适合于神经根管狭窄患者[5]。

本研究探讨分析了TESSYS治疗腰椎神经根孔狭窄的短期效果。TESSYS具如下优势:(1)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垫高健侧,能彻底暴露患侧神经根孔,促使硬膜移向中线处,扩大Kambin安全三角区域,并可降低腹压,控制呼吸,有助于实施静脉麻醉,术中可与患者沟通和行直腿抬高试验;(2)直接于狭窄部位手术,配合镜下磨钻能将黄韧带、增生的关节突关节以及神经根出口处的椎间盘切除[6];(3)对患者局麻,可降低全麻风险和费用,缩短住院时间;(4)微创,不会破坏腰椎局部结构和影响其稳定性,患者术后可迅速恢复,并有助于二次TLIF手术翻修[7]。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腰椎JOA评分、ODI、VAS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TESSYS可有效治疗腰椎神经根孔狭窄,可减少出血量和住院时间,还可迅速改善腰椎功能和缓解疼痛,虽手术时间较长,但随着临床医师技术的改进和经验的积累,手术耗时定会减少,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华强,赵慧毅,胡治平.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3):278-280.

[2]许勇,陈仙,李利平,等.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体会[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7):651-652.

[3]韩广,汤锋武,张赛,等.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间孔狭窄的并发症原因分析与处理[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6,16(4):210-215.

[4]胡德新,郑琦,朱博,等.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伤,2014,27(3):194-198.

[5]白一冰,李嵩鹏,王力文,等.改良TESSYS技术治疗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J].颈腰痛杂志,2015,36(1):16-19.

[6]张德辉,朱显科,左新成,等.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高龄腰椎椎间盘突出并神经根管狭窄的短期疗效[J].脊柱外科杂志,2015,13(1):24-27.

[7]行勇刚,田伟,何达,等.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神经根孔狭窄的短期疗效观察[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6(5):445-448+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