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学生耐挫折能力几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2

增强学生耐挫折能力几法

张卫芳

张卫芳山东省平度市南京路小学266700

挫折,在心理学上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遇到障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和挫折。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家庭条件好,生活无虑,活泼好动,很少受过挫折,但感情脆弱,一旦挫折来临,总给人弱不禁风之感,往往情绪波动很大,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势头很猛的反作用力。作为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实践证明,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关键在于帮助其改变思维方式,调整其情绪。

首先,要正视挫折,从心理上接受挫折。人生逆境十之八九,顺境十之一二,在日常生活中遭受挫折不可避免。小到考试失利、竞选失败、受老师批评、与同学起纠纷,大到父母离异、自己患病、亲人突然去世,没有哪个人敢说自己一生从未遭受过挫折或今后不会遇到挫折。作为老师,在平时可以利用晨会、班会适当渗透有关提高耐挫能力的内容,让学生具备以下观点:挫折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是普遍存在的。在孩子遇到挫折想要退缩时,教师要适时鼓励孩子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地去面对挫折。当学生因目标过高而产生挫折感甚至引起心理障碍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降低自己的愿望与要求,学会放弃,树立正确的挫折观。例如我任教的班级里有名学生,成绩一向很好,平时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可有一次参加抽测时成绩却不理想,拖了班级的后腿。从此她一蹶不振,连上课都常常走神。这时我就抓住这件事,开展了主题班队活动,使学生们明白:失败是正常的,只有经过失败,人才能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才能吃一堑长一智。小时候学走路时我们不会因为摔倒而放弃,相反正是在不断摔倒中慢慢学会了走路。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次就成功,都可能经过多次的失败才取得成功的。通过这些渗透,让小学生懂得应该正视挫折,让各种挫折成为锻炼自己的摇篮,让“失败乃成功之母”的意识在孩子心头扎根。

其次,在教学工作中教育学生积极对待挫折,多方战胜挫折。工作中,我试用以下几种方法,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1.爱心法。在学生遇到挫折的施教过程中,教师应做到在言语、动作、表情、态度等方面不损伤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厚此薄彼,一视同仁,普施爱心,使学生变悲观为希望,转消极为力量,在爱的氛围中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一个温和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爱抚的举止……都是使学生克服挫折的第一条件。

2.渗透法。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利用各学科教材中有关不怕困难、战胜挫折的内容,采用直观有效的教学手段,变抽象知识为形象图示,在对事例的讲解、演示中,启发学生懂得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挫折,必须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只要不气馁,就会获得成功。如《詹天佑》一文中的“挖隧道”、“人”字形铁路的设计,我运用简笔画图示和投影仪,成功地展现了詹天佑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过程,从而树立起学生战困难、抗挫折的意识。

3.理解法。要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挫折,懂得世界上没有笔直的路、没有从来失败过的事。运动员一个高难度动作的完成,科学家一次新发明的产生,其间都经历过无数次失败。要像一位科学家说的:“我没有失败,我所做的都是为成功铺设道路。”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所有的知识、思想、道德对他们来讲都是新的,要掌握现代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要教育他们自信,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此外,要贴近学生生活,办抗挫折教育专栏;举办班级、学校内学生战胜挫折、取得成绩的图片展览等,使学生明白挫折是有的,但最终会被克服。

4.代偿法。当学生的心理没有得到满足,经过努力,从另一方面得到弥补,使心理得到满足,即代偿法。教育教学过程中常有类似的情况,有的学生想在学习上“拔尖”,但几经努力,总不能如愿。“学习拔尖”这一心理得不到满足,即受到了挫折。但该生的字写得很好,为了减轻他的挫折感,教师可充分发挥他的长处,让其主办黑板报、墙报,以同学、教师对其字的夸奖,来弥补学习成绩未能“拔尖”给心理带来的痛苦,从而带动其积极情绪。

5.联系法。社会、家庭、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社会上,可发挥德育基地的作用,请老红军、劳模讲其艰苦奋斗、创业史,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不怕挫折、勇于竞争的精神;家庭中,教师和家长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遭受的挫折,及时相互转告,有意识地创设抗挫折教育氛围及和谐的环境,以温暖和抚爱迅速驱除挫折带来的苦闷与烦恼。

6.咨询法。即日常课堂教学之外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活动,以建立咨询热线、咨询箱为辅助形式,摸准病情把准脉,区别不同情况对症下药。通过咨询,了解其行为特征,破译其内心密码。如对各方面比较优秀、成长比较顺利的学生,可故意不表扬、不肯定某些优点,以磨练其意志;对日常较差的学生则多一些鼓励和肯定,提高其自信心。

7.设障法。可经常为学生设置一些他们能够克服的障碍,让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以达到锻炼他们承受挫折能力的目的。时下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多孩子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可能遇到的挫折,不能替代排除,而应有计划地设置障碍,让他们设法克服。如利用春游时间,布置学生带齐锅、盘、碗等一应器具,进行实地野炊,设置“做饭”这一障碍,让学生亲自做一做、亲口尝一尝,尽管开始有的学生手足无措,最后还是做了出来。在“做饭”的过程中,克服了障碍,提高了耐挫折能力。

在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培养愈来愈受到重视的今天,我们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用好用活这些方法,创造性地开展挫折教育,让学生直面挫折,战胜挫折,增强耐挫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