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观念的转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浅议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观念的转变

朱华英

朱华英江西省萍乡市第六中学337000

摘要:新课程理念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科学的发展,突出体现基础性、实践性、发展性及创造性,关注学生数学素养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作为初中教育的基础学科,必须依照新课程理念的具体规定,及时发现教学观念中存在的弊端与问题,积极寻求初中数学教学观念改变的基本方法,促进数学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观念转变

从我国现阶段的数学课程目标来看新课程改革方向及依据,课程目标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而制定中学数学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是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数学学科的特点及中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由此,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从思想根本上认识到教育权威性的转变。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关注学生个体成长与综合素质提升的指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深刻的认识,切实调整自身教育思想构成,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科技整体进步的综合要求,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初中数学教学观念中存在的问题

1.原有的落后的数学教学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通过调查发现,原有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观仍然在起作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缺乏生机,使本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相长”、“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在如此的教学情境之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教育者不注重给自己注入新思想、新血液,固步自封。新课标准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研究型教师,不能只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贩卖知识的“教书匠”。所以教育者要踏着时代的步伐,努力提升自我素质。

3.只注重分数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和学习情况的了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只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对数学成绩好的同学高度重视,对数学成绩差的同学缺少关心,这样会导致两极分化的局面。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者让每个学生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要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行培养。

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观念转变的基本原则

1.关注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及生命发展原则。珍视学生的生命发展,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技能、提高生活质量,是初中数学教育的本义。然而,现实中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却是以应试为重,置学生的身心不顾,在沉重的身心压力之下导致学生厌学、逃学、消极学习、心理不适、行为不良等屡见不鲜。要创设身心皆适的友爱、合作和关怀的环境,关注学生的生命需要和思维发展,让每个学生学到不一样的数学。

2.坚持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原则。教师要始终坚持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原则,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逐步转变为以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良好的个性品质相结合。

3.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的基本原则。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普遍固守以教为中心的基本观念,这是与现代新课程理念不相符的,也难以适应现代教育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与影响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观念转变中要坚持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的基本原则,使学生通过自主研究与思考去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三、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观念转变的具体措施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理念在对初中数学教学观念转变的指导中,不但要求教师积极寻求教学观念的更新,而且要注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转变。在现代化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精心的设置与合理的安排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而且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才能实现将课堂转变为学生活动主阵地的教学目标。

2.关注学生的思想和身心发展。现代化的初中数学教学十分重视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并强调学生是新知识的发现者,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并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型的初中数学教学观念中,不但要对传统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彻底的革新与完善,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地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以及创造性进行培养。

4.重视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培养。教育者要重视对自身教学能力的培养,对初中数学教材进行自主开发和灵活运用,合理安排数学教学活动。随着初中数学课程的不断改革,数学教材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教育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数学教学能力,才能深刻领悟数学教材的意图,有效应对数学教材的变更,并根据教材内容对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及时调整。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初中教师要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指导下发展初中数学的教育观,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将数学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不断改变教育观、提高自身素养,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共同探索、不断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华翔王华丹刘咏梅中学数学教学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杨红樱康宝林尚明轩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M].甘肃文化出版社,2007。

[3]史小力陈树发凌水明普通教育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