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3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01
/ 2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3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徐洁茹

浙江萧山医院311200

摘要:目的:探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方法:研究2016-2018年在我科诊断为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3例临床病例。结果:3例ABPA患者表现为咳嗽、咳痰、气急表现,影像学上均有支气管扩张、黏液栓表现,有血嗜酸性粒细胞、血IgE升高,部分患者GM试验、烟曲霉IgG升高,经激素或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临床上对于不伴支气管哮喘的ABPA患者容易误诊、漏诊,同时对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ABPA患者,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变应性肺曲霉病(allergicbronchopulmonaryaspergillosis,ABPA)是一种对曲霉菌的高敏反应,多见于支气管哮喘或肺囊性纤维化患者中。ABPA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发病率约1-2%,囊性肺纤维化患者中发病率约2-15%[1]。我国多ABPA患者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更多见。对曲霉抗原的免疫反应引起的气道阻塞,如不治疗,可引起支气管扩张、肺纤维化。故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在此回顾性分析我科诊断为ABPA的3例患者,探讨其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

病例资料

病例1:患者,65岁女性,农民,因“咳嗽咳痰半年”于2016.6入院。既往体检。否认吸烟饮酒史。否认有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病史。否认特殊职业史。病史中主要表现为咳嗽,闻及油烟味容易发作,咳黄白痰,量少,无胸闷气急,无咯血,无发热不适。外院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入院查体明显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血IgE1458IU/ml,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0.62*10^9/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10.1%,痰真菌培养阴性。胸部CT提示右中肺节段性不张伴结节影。支气管镜检查提示右中叶外侧段可见黄脓痰栓堵塞气道,支气管镜无法吸尽。肺功能:FEV1/FVC75.88%,FEV1/预计值107%,肺通气功能正常,小气道功能轻度损害,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患者支气管镜术后咳出较多黄褐色痰。当时临床诊断ABPA,予甲泼尼龙片12mg口服2/日,复查血嗜酸性粒细胞恢复正常,IgE下降。半月后复查胸部CT提示右肺中叶支气管扩张伴感染,较前大部分吸收。出院随访,并予激素逐渐减量,病情稳定。

病例2

患者,34岁男性,公司职员,因“咳嗽3月”于2017.1入院。既往体健。吸烟史10年,每天20支。否认有支气管哮喘病史。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程度不剧,活动后稍感气急,无喉间喘鸣音,无发热,无胸痛咯血表现,门诊抗感染治疗后气急缓解,咳嗽咳痰症状无好转。入院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血嗜酸性粒细胞正常。血IgE2451IU/ml。血GM试验4.88,烟曲霉IgG抗体>500AU/ml。胸部CT提示右中肺、右下肺、左下肺感染性病变伴黏液栓考虑。肺功能:肺通气功能基本正常,小气道功能轻度损害。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支气管镜检查提示两肺支气管炎性改变。诊断ABPA,予伏立康唑片0.2g口服每12小时一次联合泼尼松片35mg口服每天一次治疗,并激素逐渐减量,复查血IgE、GM试验、烟曲霉IgG均明显下降,复查胸部CT:两肺局部感染伴支气管扩张较前片明显好转,目前见右中肺少量感染并轻度支气管扩张。患者症状改善,病情稳定。

讨论

ABPA主要是由于机体对曲霉菌一种高敏反应而导致肺部病变的一类疾病,主要由I型、Ⅲ型及Ⅳb介导的过敏反应[1]。曲霉菌中最常见的致病菌是烟曲霉,其他少见曲霉菌如黄曲霉及黑曲霉也可致病[2]。曲霉在自然环境中本身就广泛存在,尤其在土壤中,但健康人吸入曲霉孢子后,正常的免疫防御及气道自身的清除能力可以曲霉菌清除,故ABPA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以几方面相关:1、有遗传易感性的患者吸入曲霉孢子,气道清除能力下降导致曲霉菌在气道内生长繁殖;2、机体对曲霉菌的高度免疫反应,导致血清IgE抗体及曲霉相关的IgE、IgG抗体增加,同时有Th2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引起局部嗜酸粒细胞、单核细胞聚集,细胞因子产生,导致气道上皮损坏,黏液分泌增加,阻塞局部气道,形成支气管扩张[1,3,4]。临床上可以表现为发热、咳嗽、咳棕褐色痰、喘息、咯血等。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有血嗜酸性粒细胞、血清总IgE升高,曲霉特异的IgG抗体或IgE抗体升高,快速曲霉皮肤试验阳性,部分患者可以表现为血CEA升高。不同文献及指南中ABPA的诊断标准有所差异,本文中的病例主要由2008年美国感染学会提出的ABPA诊断标准来诊断,其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7条主要标准:支气管哮喘,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快速曲霉皮肤试验阳性,曲霉特异性抗体阳性,血清IgE升高,肺部浸润影(游走或固定),中心性支气管扩张;次要标准:多次痰曲霉阳性,咳棕褐色痰,曲霉特异性IgE抗体升高,迟发性曲霉抗原皮肤试验阳性[5]。虽然ABPA患者主要发生在支气管哮喘或肺囊性纤维化患者中,但在本组3例患者中,有2例均无支气管哮喘及肺囊性纤维化基础疾病,无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其中1例有血IgE及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咳棕褐色痰,影像学上有中心性支气管扩张表现,同时经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病灶吸收,故仍考虑ABPA,另外1例虽无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但血IgE升高,血GM试验阳性,烟曲霉IgG升高,中心性支扩表现,经激素及抗曲霉治疗后好转,故也仍考虑ABPA。同时有文献报道[6]如果哮喘作为ABPA诊断的基本条件,则约26%的病人会存在漏诊,部分被误诊为肺结核、肺癌或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对于那些不伴有哮喘的ABPA患者,其诊断比较困难,且容易误诊,故其影像学表现是让我们去怀疑从而进一步诊断ABPA的重要依据[7]。另外血总IgE升高的临界值在不同的文献中有所差异,IgE临界值波动范围在417-1000IU/ml,常用的是IgE>1000IU/ml[1,8],同时ABPA早期患者或使用激素的患者血清IgE升高幅度会低于1000IU/ml[4],本组病例中有1例ABPA患者血IgE低于1000IU/ml,但治疗后降至正常。另外影像学对ABPA的有诊断有重大意义。常见的影像学表现:1、中心性支气管扩张,以上中肺支气管受累为主,外周支气管基本正常,且支气管扩张在治疗后部分可明显或基本恢复;2、黏液栓嵌顿,合并支气管扩张时表现为“指套征”、“牙膏征”,黏液栓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甚至有钙化,为ABPA特异性表现;3、树芽征;4、肺实变,多呈游走性,主要是嗜酸性粒细胞在肺泡内浸润性改变;5、肺纤维化,为ABPA晚期表现[3,9]。本组3例病例均有中心性支气管扩张,有黏液栓表现,同时2例经治疗后支气管扩张明显恢复。治疗上,激素是ABPA治疗的基础,对于是否使用三唑类抗真菌仍存在争议[4]。因长时间使用激素存在较多的副作用,如免疫抑制、感染风险增加、骨质疏松、胃肠道反应、糖尿病等,对于有支气管哮喘或囊性肺纤维化的患者,使用抗真菌要可以减少激素的使用,同时改善肺功能,减少复发恶化[1,4,5]。本组病例中有2例患者治疗为激素联合伏立康唑治疗,其中1例是GM试验阳性,考虑存在较大的真菌负荷,其中1例存在支气管哮喘,肺功能较差,痰培养多次提示曲霉阳性,故也联合抗真菌药物,但在治疗后期均出现一定程度的肝功能损伤,需联合护肝药物使用。另外对于ABPA不伴有哮喘的患者,其基础肺功能情况较好,故早期治疗后预后更好。ABPA合并哮喘的病人病情恶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合并哮喘的ABPA患者[7]。

综上所述,ABPA的患者多合并支气管哮喘,结合实验室检查,有血嗜酸性粒细胞、IgE及曲霉相关的特异性抗体升高,影像学上有中心性支扩、黏液栓嵌顿等表现,有助于诊断ABPA。但对于不伴有支气管哮喘的ABPA患者,如具有特异的影像学表现,仍需高度警惕ABPA,建议进一步完善IgE、曲霉特异的IgE、IgG抗体检查,以免漏诊。误诊。ABPA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Agarwal,R.,Allergicbronchopulmonaryaspergillosis.Chest,2009.135(3):p.805-826.

[2]王梦雨,乔艳俊,王红民,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26例临床分析.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9.2019年5月第18卷第3期.

[3]奚甘平,张.,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高分辨率CT表现.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4年10月第15卷第5期.

[4]Patterson,K.C.andM.E.Strek,Diagnosisandtreatmentofpulmonaryaspergillosissyndromes.Chest,2014.146(5):p.1358-1368.

[5]Walsh,T.J.,etal.,Treatmentofaspergillosis: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oftheInfectiousDiseasesSocietyofAmerica.ClinInfectDis,2008.46(3):p.327-60.

[6]GLANCY,J.J.,J.L.ELDER,andA.R.McALEER,Allergicbronchopulmonaryfungaldiseasewithoutclinicalasthma.Thorax,1981.36,345-349.

[7]Muthu,V.,etal.,Allergicbronchopulmonaryaspergillosis(ABPA)sansasthma:AdistinctsubsetofABPAwithalesserriskofexacerbation.MedMycol,2019.

[8]洪儿,陈希尔,陈玲,陶伟,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7例临床分析.浙江实用医学.2018年10月第23卷第5期.

[9]刘继伟,高.红.杨.瑞.,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影像表现及误诊分析.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7.第28卷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