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如何听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2

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如何听课

潘群华

潘群华

摘要:课堂教学是中小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从教学形式上看——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从教学功能上看——不同课堂教学水平带来的不同教学效果。同样一本教材,同是课堂教学,可不同教师去上课,却带来了不同的教学效果。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不仅会使学生爱学习,知识掌握得好,而且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提高,智力得到发展,健康的人格也会得到培养。那么,作为学校教学管理人员,怎样才能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呢?笔者认为广泛深入地开展听课活动是一种最经常、最具体,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听课;功能;具体方法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关键。从教学时间上看——课堂教学占据学生的时间最长。据统计,一个学生受完普通教育要上完一万节以上的课,一名小学生90.48%的在校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可见,课堂教学是中小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从教学形式上看——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从教学功能上看——不同课堂教学水平带来的不同教学效果。同样一本教材,同是课堂教学,可不同教师去上课,却带来了不同的教学效果。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不仅会使学生爱学习,知识掌握得好,而且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提高,智力得到发展,健康的人格也会得到培养。那么,作为学校教学管理人员,怎样才能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呢?笔者认为广泛深入地开展听课活动是一种最经常、最具体,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听课的功能

1.听课有教学管理功能

我们知道,听课是学校教学管理人员最经常的工作,它对教师的教学有检查、指导、督促、评估等作用。搞好了听课就会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既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也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管理人员只有经常深入教学一线,经常走进课堂,才能了解课堂教学的现状,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给以教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没有水平的校长抓门房,有水平的校长抓课堂”。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坚持听课能获得三种权力:一是严格教学常规的指挥权;二是指导教学改革的主动权;三是开展教学研究的发言权。

2.听课有教研科研功能

比较有层次的听课既是教研活动,又是科研活动,它能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梁,它既是一个验证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操作、升化为理论的过程。在听课吸取大量的教学理论、经验,在执教中去运用,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和素质必然会有很大的提高。一个哲学家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以后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以后,每个人就有两个思想。”因此,听课还能达到交流教学经验、切磋教学艺术的目的。

二、要树立“三种意识”去听课

以前评判一节课主要看教师表演得怎么样,教师教得怎么样,现在一堂课主要看学生表现得怎样,学生学得怎么样。因此,现在听课,要带着现代教育思想去听课,树立三种意识。

1.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讲为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是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弊端有三个:一是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助长教师上“假”课,上“花”课,一堂课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实际学生什么也没有学到。二是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无助于学生的发展。按照现在课程改革要求,课堂上不仅要看“教”,关键看学生的“学”,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来看教师怎样教,也就是教师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生学的方法来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以学定教”。现代教师要学会“三会”、“三动”。“三会”是指: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会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会健全学生人格,教学生学做人、会做人、做好人。“三动”一是积极发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二是充分调动,问题让学生发现,难点让学生突破,内容让学生探究,学法让学生自主,评价让学生参与;三是师生互动。

2.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

“重结果轻过程”、“重讲轻练”这是当前课堂教学两个突出问题,也是危害较大的教学弊端。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这是学生既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能力的过程,由此看来,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就要树立起训练意识,要讲练结合,精讲精练,精讲巧练。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训练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技能,由懂到熟,由熟到巧的必由之路。

3.由居高临下不和谐向平等融洽转变——树立情感意识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完全任教师摆布和任教师灌输,教师只想到课堂教学的认知活动,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活动,丢弃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造成了学生的逆反心理,甚至形成情感上的对立。在这种状态下的教学,势必事倍功半,这也是造成一些学生厌学和课堂教学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听课过程中,要看教师是否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师生气氛融洽。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指导他们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发展个性。现在教师要学会“三让”“三走”。“三让”:把课堂让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让课堂充满活力;把课本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探究;把课外留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三走”:走下讲台,体现师生平等、尊重学生;走出教材,基于教材,超越教材,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走进心灵,把微笑、爱心带给学生,让课堂充满和谐、充满活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完美的人格。

三、如何听课

1.听课的类型

听课的目的不同就决定了有不同听课的类型。如教师之间的听课目的是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教研员的听课是为了指导教学。学校管理人员听课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了解检查型听课

这种听课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校教学情况。首先是了解教师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情况,了解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改革情况,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等,同时也是为了督促教师的教学工作。这种听课带有“突然性”,不预先通知,听课后也不一定要交换意见,是领导和管理人员监督、督促教学的一种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

(2)了解研究型听课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问题,可以采取蹲班跟踪听课,就是在一个班内对不同科目教师的课听若干节。这种听课既了解了教师,也了解了学生。它可以达到这样几个目的:一是同一班级学生,同等教学条件,不同学科,哪个学科的教师教学的方法受学生欢迎,效果最好。二是看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学习基础、优差生的分布以及学习能力。三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产生问题的原因,该怎样解决。

(3)指导帮助型听课

这种类型的听课多数是对教学能力差,新上岗的青年教师,或发现某些教师教学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去听课,然后给以帮助指导,使这些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听课要领

听课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上课者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听课时,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思考,既要看教,又要看学,二者兼顾。看教师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看学生的学,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看学生的练习,举手发言、思考问题、小组讨论情况,看学生与教师情感是融洽,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总之,就是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

四、怎样做听课笔记

听课记录主要包括二个方面: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在记录本上的体现,应是左边是实录,右边是评点,最后是总评。

1.课堂实录包括:(1)听课年、月、日、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课型等。(2)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3)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4)学生活动情况。(5)教学效果。

2.课堂评价

听课者对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出的建议,课堂评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某一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材的处理或某个环节的评述,是好还是欠妥,应该怎样做更好等。二是总评,就是写在听课本最后的评语,对整堂课的优缺点评述,评语要反映本课的真实情况,评出学科特点,评出上课特色。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高县教育局教研室

邮政编码:33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