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焕发课堂教学的活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焕发课堂教学的活力

黄淑红

广东省兴宁市佛岭小学514500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不时地带给我们创新的活力。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理念,数学课堂活动应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目的,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数学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生成,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一、引领教学的动态生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中处处都蕴含着动态因素:在奇思妙想,甚至是胡思乱想中;在顺水推舟中,甚至是逆水行舟中;在锦上添花,甚至是画蛇添足中……在生成与建构的理念下,以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凸显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实现师生生命在课堂中的真正涌动与成长。这是教育的理想,也是理想的教育,是课堂教学理念对传统的超越,更是课堂教学理念新的追求!

如教学“四边形”一课:导入新课后,教师揭示课题并提问:“同学们想象中的四边形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根据想象,在钉子板围出四边形,教师巡视、点拨,学生观察围成的四边形,并讨论四边形的特征,通过操作与讨论,学生了解了四边形的特征是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接着教师让学生在教材例1的主题图中辨别四边形并涂上相同的颜色。然后让每个小组拿出准备好的纸片和剪刀,动手剪一剪,要求各小组至少剪出两个不同的四边形,学生兴致勃勃地动手操作。之后,教师让各小组的代表到台上展示成果,师生共同评价。教师给予学生充分地进行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围围、折折、剪剪、拼拼等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自主地观察、有条理地思考和推理、交流、探究,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体会了数学知识的形成,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生成。

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数学意义的活动过程,促进学生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本质,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设计、展开各种操作实践和自主探索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充分地经历、思考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数学体验。假如教师不是把“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做为出发点,就不会有为学生发展着想的教学设计,就不会在意教学的有效生成,更不会关注学生一生的发展!转变观念,才能推动我们探索学生有效发展的策略,从而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使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例如,在进行整除运算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以比赛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提问,如提出任意的几个数字来让学生进行判断,这些数是否能被3或2或5整除。学生在听完问题后,都立即开始飞速地运算,运算迅速的学生便立即举手,自豪地汇报出自己的结果。此时,教师再提议让学生来当考官,如学生出一个数855,教师立刻回答说能被5和3整除,不能被2整除,所有学生都惊讶了。“为什么老师可以算那么快?”“难道老师有特异功能?”刹那间,学生议论纷纷,学生觉得这只是巧合,便锲而不舍地进行了多次考验,在进行几次考验后,教师依然是对答如流、毫不畏惧。学生终于放弃考验,开始询问教师的“秘诀”是什么。此时,教师再要求学生在下面的课堂内容中寻找答案。伴随着浓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上会表现得格外认真、格外积极。

三、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数学课堂的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又要增长其智慧,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所以教师在活动中有意识地逐步渗透数学思维方法,以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与交流等活动,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同时也感悟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例如,在上“质数和合数”这节课时,让学生先列出1至12各个数的因数:1的因数有(1____)2的因数有(1、2_____)……12的因数有(1、2、3、4、6、12)接着让学生按照已列出的各个数因数的个数,把它们分类:1.有一个因数的数:1;2.有两个因数的数:2、3、5、7、11;3.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因数的数:4、6、8、9、10、11、12.然后引导学生研究各部分数的因数的特征:(1)2、3、5、7、11这几个数只有两个因数,其中的一个因数都是1,另一个就是那个数的本身,从而概括出质数的概念;(2)4、6、8、9、10、12,这几个数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因数,除了1和它们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别的因数,从而概括合数的意义;(3)1只有一个因数。告诉学生,人们规定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然后启发学生从自然数有无限个,推导出质数和合数也有无限个。最后出示一组数,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质数并说明其理由。整节课,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了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课程改革的实施无论进行到哪个阶段,数学课堂教学都要打动学生的心,在互动生成中走向完善。课堂上的精彩因互动而产生,最终的精彩还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我们要以新课程理念为准则,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前提,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焕发课堂教学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