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与模型的制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1

《原型与模型的制作》

陈小红

陈小红

(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攀枝花617000)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概况

原型与模型的制作,是体验设计实践、展现设计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操作性和趣味性很强的知识点。

2.教学内容特点

原型与模型的制作内容生动有趣,操作性强,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很大。学习本节知识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模型设计加工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学内容地位

相对教材第三章设计课题的确定、设计方案的制定及设计的表达与交流,原型与模型的制作又更深入一步,本节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总结与应用,同时它为后续的学习,如下一章的再创设计新意,提供了技术支持,对完整学习技术与设计2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情感特点及认知特点

高二学生学习任务繁重,而通用技术又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求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导致学生情绪比较紧张,学习压力很大。因此部分学生对通用技术学科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觉得通用技术课可以放松放松,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有待提高。针对这样的情况,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原型与模型的制作,正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抓住机会,充分利用好本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学生知识储备

本节课的内容学生比较喜欢,他们对航模、车模等模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很多学生都拥有航模、车模等模型,并且喜欢动手动脑,拆卸组装,本节内容就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自由发挥,在学习中体验自己设计、制作、加工的乐趣,体验收获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3.学生存在的困难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动手能力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没有接触过模型及制作,没有感性认识。而且绝大多数学生对工具的使用及材料的特点不熟悉,对于这些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如何处理好是本节课设计的一个难点。

(三)教学环境分析

原型与模型的制作,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动手实践,所以应该选择在通用技术实践操作教室进行教学。由于设备的限制,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一小组准备1套模型材料及工具,学生小组内部协商,既分工又合作,共同探究学习本节内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清楚原型与模型的制作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工具和材料)。

2.利用硬纸板作图、备料、制作及加工模型,体现一定的工艺水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计、制作、评价作品,体会模型设计制作的全过程。

2.通过制作与评价,总结归纳出模型制作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模型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对模型设计加工的兴趣。

2.通过模型制作,形成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提高探究和创造的能力。

3.通过对模型的制作与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更加热爱企业工人的劳动成果。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能懂得产品从设计到制作的完整过程。

2.能根据条件合理选择工艺及加工流程,能进行正确的操作。

(二)教学难点

1.模型制作过程的方法和技巧。

2.模型创新设计、过程评价。

四、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