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数学,让绘本在数学教学中绽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悦”读数学,让绘本在数学教学中绽放

居晓红

居晓红(浙江省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浙江乐清325600)

摘要:在小学阶段数学往往是令学生感到困难的科目,许多学生视数学学习为畏途。但是,只要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绘本引入教学在语文课中已经比较普遍,并深受学生的喜爱,那么将合适的绘本引入数学课堂教学,“悦”读数学绘本内容,课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品味故事,经验还原;课中探索数学知识,在赏图画中感悟数学之美,在读故事中亲历奇妙之旅,;课后利用绘本续写,绘本创作,绘本日记拓展思维。让绘本与数学有机结合,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拓展学生知识结构,提升数学素养,让学生爱上数学。

关键词:数学绘本绘本教学绘本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8.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2-0183-02

在语文教学中,绘本已经非常普及,借着绘本,让语文教学显得更加饱满更加润泽,学生在欣赏故事的同时,又潜移默化的对自我进行了角色定位,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现如今的数学教学中,不单单只重视数、量、计算等目标,而是更加重视观察、发现、提问、阅读、推理、结论等过程性教学。数学绘本图文并茂,简单直观,贴近生活,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边听故事边学数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启迪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选择合适的绘本,根据数学内容与相对应的数学绘本进行课程整合,改变常规课堂模式,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让数学绘本走入学生的阅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学生知识结构,提升数学素养,让数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

一、课前以绘本为媒介,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学生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而数学又恰恰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学生很容易在数学学习上产生厌烦的情绪。绘本因其特有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深得低段学生的喜爱,将数学绘本引入课堂,让一部分数学变成故事,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故事情节挖掘数学信息,以数学绘本作为学习的媒介,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并且数学学科强调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利用学生生成,努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四能”。

二、课中以情节为载体,丰富教材知识

在数学学习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直接教授学生精确知识,缺乏必要的学习铺垫,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而数学绘本在学生对有趣的故事进行充分了解后,便产生了由阅读引起的积极情感体验,之后在深入阅读中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便水到渠成。数学绘本仿佛一座桥梁,连接起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的数学知识”。

1、读故事中感悟数学知识

例如数学绘本《都到我这里来》讲述了森林里的猫头鹰爷爷,春去冬来守护着动物宝宝们的故事。故事以动物宝宝们的相聚和分离为主线,蕴含一年级10以内加减法的知识。通过对绘本的阅读,可以丰富学生对加法和减法含义的理解。

片段一

师:刚才有同学提问猫头鹰爷爷是怎样算出有10只动物宝宝的,你知道怎么算吗?把你的方法和同桌说一说。

同桌交流后再单独发言回答。

生:猫头鹰爷爷是数出来的,松鼠宝宝和黄鹂宝宝一共有5只。(板书1、2、3、4、5)

生:还可以用加法算式来计算。(板书3+2=5)

生:因为3和2组成5,所以松鼠宝宝和黄鹂宝宝一共有5只。(板5书32)

师:同学们都找到了这么多的方法来计算宝宝们的数量,那么加上狸猫宝宝以后该怎么算呢?

生:也可以用数数的方法,在5以后继续数5个数就是10个。

生:5+5=10也可以计算。

师:同学们真的非常聪明,像猫头鹰爷爷这样把宝宝们放在一起数的过程就是“加”,在数学里面我们叫加法。

片段二

老师继续朗读绘本故事,课件出示绘本第6页、第8页、第10页、第11页。

一天下了大雨,把狸猫的洞冲垮了,狸猫宝宝必须离开去寻找新家,现在只剩下5只宝宝了。幸好后来又来了3只獾宝宝。

又一天,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黄鼠狼袭击了宝宝们的家,叼走了一只黄鹂宝宝和一只松鼠宝宝。8只中减去2只,只剩6只了。

时间过得很快,松鼠和黄鹂宝宝要去冬眠了,他们3个都离开了猫头鹰爷爷。只剩下3只獾宝宝。

猫头鹰爷爷紧紧地拥抱剩下的3只獾宝宝,爷爷的样子看起来很伤心。

师:动物宝宝们发生了什么事?

生:狸猫的家被淹了,狸猫宝宝离开了。

师:几只狸猫宝宝离开了?

生:3只。哦,不过又来了3只獾宝宝。

师:那么现在有几只动物宝宝?

生:10减去5等于5只,再加上3等于8只。

师:还发生了什么事?

生:黄鼠狼抓走了1只松鼠宝宝和1只黄鹂鸟宝宝。

师:那么现在还剩下几只动物宝宝了?

生:8-2=6只

师:冬眠的时候又有谁离开了?

生:2只松鼠宝宝和1只黄鹂鸟宝宝都走了。

生:原来有6只动物宝宝,离开了3个要减去,还剩下3个动物宝宝了。

师:那同学们发现动物宝宝们离开的算法和来时候的算法有什么不同呢?

生:来的时候用加法,离开就要减去。

师:很好,我们数学中的减法就是从整体数目中去掉一部分。

给学生不一样的课堂,在故事中让学生不断的代入情境,遭遇问题,思考摆脱困境的方法,在思考中提升能力。顺应故事情节发展,借助直观模型进行补充学习,这既是对课内学习的延伸,又是对数学绘本学习的补充,借助绘本实现课内外对接也就水到渠成。

2、玩游戏时收获解题关键

孩子是天生的玩家,他们对于玩充满了兴趣。我们可以根据绘本的内容,对数学绘本进行合理改编,让学生变成绘本的中的主角,来玩绘本的内容,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遇到数学问题,并能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去和同桌进行讨论辨析,和同学之间的合作去解决数学问题,也让学生在玩绘本的过程中追求不同的解决方式,让学生在趣味横生的绘本内容中一步一步达到解决问题的彼岸。

片段三

绘本《我家漂亮的尺子》教学。

师引导学生注意绘本中提到的“手指甲大小的玉米粒”。

学生思考:豆豆还会用身体的什么部位来量呢?

师引导学生体会:原来用我们的手、胳膊、脚,量量长、宽、高,我们的身体就是灵巧的尺子!

同桌合作学习一起用一拃测量课桌的长。(这时他们会发现同一张课桌两人量的结果却不一样,但用自己的一拃去量课桌的长和讲台桌的宽却能比较出长短)

在寻找绘本中蕴含的数学信息的过程中,学生观察绘本内容、讨论绘本情境,再运用图文的线索解题,在玩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长度单位和测量的理解。学生在玩绘本的过程中找到了不同的解决方式。

三、课后以创意为主导,激趣数学创思

当数学遇上绘本,孩子们看数学的眼光就不一样了,明亮的小眼睛发现了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悦”读数学就是那么的轻松和快乐。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做题——批改”的冷冰冰的数学作业形式,绘本还可以用来设计有思维含量的数学作业,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1、数学绘本创作

低段的学生热衷于绘画,他们想表达的意思不一定能用文字描述,却一定可以用绘画来阐明,他们总是以自己方式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我们要利用学生的特性,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用绘本的形式画一画。不求画面有多么的精美,也不强求故事多么的吸引人,甚至只要一个片段,只要学生能把学习中“悟”到的数学思想方法用生动有趣的绘本形式创作出来,对于学生来说这就实现了抽象知识到具体思维的转化。一年级孩子眼中的《10以内加减法》体现了他们对转化思想的感悟。

2、数学绘本日记

数学绘本日记让学生把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用绘本当日记一点一点记下来,让学生发现其实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数学在孩子们心中留下的不仅仅是枯燥冰冷的数字,更多的是可爱、可亲、丰富而柔软的印象;让学生在快乐中尽情地亲近数学,展示数学,畅玩数学,描绘数学。

四、问题与反思

1、双重解读,难以把握

在选择绘本教学时,不仅要考虑教材的教学内容,它是整个知识链中的一个点,还要考虑绘本内容的适用性,理解整个绘本的知识形成思路,把握每个画面出示的含义。在《都到我这里来》的教学中,出现了同种类相加减和不同类相加减的画面,而教材中只出示同类型相加减,到底该如何定位是对教师能力的考验。因此需要双重解读,再进行教学内容与绘本内容的整合,才能对教学目标进行精准定位。

2、课堂语言,难以掌控

数学的语言是简洁的、精练的、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的。而绘本语言则包含了更多描述性语言和过渡性语言。那这两者之间该如何取舍,难以把握。

3、绘本阅读,落脚何处

数学绘本到底如何推广才能让其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数学绘本以数学知识为骨,以故事情节为肉,重在故事中蕴藏的数学问题。在教师引导下的绘本共读学生可以很好的把握绘本中的数学知识,但是,学生独自阅读时,往往更关注故事情节而忽略了其中的数学问题。该指导学生独立阅读数学绘本,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俊俊.低段数学绘本导读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3(11).

[2]周巾侠.绘本,为数学教学打开一扇窗[J].新课程导学;2012(08).

[3]钟静.数学绘本的阅读与教学[J].课程与教学.

[4]许淑一.让儿童在数学绘本阅读的浸润中成长[J].小学教研研究;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