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赵庆礼

赵庆礼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关键词〕高农村学生口头表达培养

口语交际是人类的语言行为,是一种以口头语言来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的交流活动。口语教学是初中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准确、简明、灵活的口语为教学工具和学习对象,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他们口才的形成奠定一定的基础。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尤其是农村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认为可以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熟悉口语表达的特点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最重要的工具。其表达方式可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表现在书面是读与写。文章不见得天天写,而语言表达是要天天进行。与书面语言相比,口语表达在生活中有着更广泛的交流作用。其一,便于双向沟通。交流时,说者与听者处于同一场合,直接沟通,所传递的信息、情感是交互转出,交互接收。、其二,利于以声传意。书面语言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只能作用于读者的视觉。而口语表达是以声传意,通过语气、声调等具体形态变化,使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具体而真切。其三,更加方便快捷。书面语言表达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纸、笔等),而口语表达则随时随处可行,张口即来。

2明确各阶段的要求

明确目标,才能有的放矢;明确目标,才能循序渐进。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根据系统论的整体性和有序性原理,我们应按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制定科学的训练体系,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新的课程标准对初中各年级的口语表达训练有明确的要求: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3制定有序的训练计划

3.1紧扣教材,充分利用现有的说话资料。根据教学需要,训练既可安排在正式讲课前,也可穿插在讲解中,更可紧跟在讲解之后。口语训练放在讲课之前,主要是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放在讲解中,,则为开阔思路,加深理解;放在讲课之后,是为总结概括,巩固理解。这样的口语训练,不仅能使学生有话可说,且对课文的理解起了积极的辅助作用。

3.2叙述、说明、议论各有侧重,由易到难。根据初中教材安排上的特点,对初中学生的口语训练也应有所倾斜;七年级可侧重叙述能力的训练,八年级可侧重说明能力的训练,九年级可侧重议论能力的训练。如此,不仅能使说与读结合,也是说与写接轨。

3.3课内课外不脱节,集中分散相结合。口语训练以分散为主,集中为辅。分散训练是指:贯穿课文讲解始终的所有口语训练,而集中训练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正式讲解前的两分钟训练,即“课前两分钟训练”;另一种是专门开设口语训练课,确定统一的主题和形式,进行集中训练。训练时还可适当引进一些课文外、生活中的内容,既丰富了口语训练的内容,又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既给“能说”的学生以施展才能的机会,又给“不会说”的学生以鼓足勇气,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4设计形式多样的训练方式

针对目前农村中学生“课堂哑巴”多的现象,广大农村语文教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千方百计地探索种种行之有效的口语训练方法,使学生“不愿说”、“不会说”的状态有所改善。以下是比较有效的几种训练方式:

4.1想象叙述。这种方法即以想促说,有两种方式:第一种,解字联想叙述。要求学生根据新课题板书中的某一个字或词,说出由它引起的各种联想。如:教《小橘灯》时,老师先板书“灯”字,然后请同学们说说由灯而产生的联想,然后教师以“灯的品种如此之多,而作者为何独写这盏名不见经传的《小橘灯》?”为过渡自然引入新课。第二种,情节想象叙述。指说话者以原材料为基础,通过想象和联想,创造出一种新的、符合叙述要求的材料,然后再用口语把它描述出来的说话方式。如教《皇帝的新装》后,以“皇帝回宫之后”为题,设想皇帝听了众人的议论,未着衣裳回到宫中后的种种言行。

4.2以写促说。指以口头作文为主要形式的口语训练。主要有两种方式:①先写后说了。教师命题后,给学生必要的时间编写提纲,然后再说。目的是降低说的难度,充实说的内容,理清说的条理,为不写而说作过渡。②先说后写。让学生在书面作文之前,先说说自己对作文的构思情况以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增强学生口语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4.3演讲训练。演讲是语言与动作相互配合进行口头表达的一种宣传方式。演讲一方面是“讲”即用口头语言系统地有说服力地表述个人的主张,一方面是“演”,即借助面部表情、手势、外形姿态的表演,用以增强口头表达的感染力。它是一种难度更高的口头语言表达形式。在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可组织一些演讲活动。具体可分为三步走:第一步,写好稿→记熟→讲(先不脱稿,但不背稿)。第二步,只写提纲,然后依照提纲演讲。第三步,即兴演讲,临时出题,准备几分钟后,上讲台演讲。

作者单位:贵州都匀市凯口中学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