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实施音乐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1

以人为本,实施音乐教育

邢淑慧

山东省淄博市高新区第五小学255088

音乐教材的改革及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的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改革的必要性;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尊重学生个性、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音乐教育观念。

一、树立“尊重学生”的教育观念

“以人为本”,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没有尊重就不会有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互相尊重的新型师生观。

1.要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就要关注每一名学生,教学中要认真对待每一名学生,教师选择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确定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时,应根据全体学生的基本情况来考虑,衡量教学效果应以全体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为标准。多鼓励和赞扬没有音乐基础的学生,在音乐课外活动中,要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来适应众多学生不同音乐能力、不同兴趣的需要。例如:开展班级歌咏活动、组织音乐兴趣小组、举行音乐欣赏讲座等等,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感受音乐的快乐,成为音乐的主人。

2.要保护、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一次音乐游戏活动,学习开火车的动作,这个动作需要手和脚的协调配合,经过学习大部分学生都基本掌握了,唯独一名女同学怎么都学不会。老师急了,大声训斥道:“你怎么那么笨,这么简单的动作都学不会。”从此,这名学生在音乐课上沉默了,再也听不到她美妙的歌声,听不到她对分析乐曲独到的见解了,甚至经常不去上音乐课。教师不经意的伤害,也许扼杀的就是“贝多芬”、“莫扎特”。保护、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会给他们带来自信和成功感。

二、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念,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学会自主性学习。关键是在教学中如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

1.解放学生。首先从座位上解放,改变固有的座位排列,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可设计成弧形、半圆形、蝴蝶状、轨道式、自由式等等,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其次从思想上解放,教师要放下权威变成朋友,让学生处于一个平等、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音乐。

2.提倡“探究学习法”。“以学生为中心”,就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实践证明:由学生自己发现、弄懂的东西,要比老师教的印象深刻得多。在音乐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点拨。

3.提倡师生同学习。教师要与学生形成交流式教育,不仅是学生从老师那儿学到知识,老师也从学生那儿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老师和学生都获得一些在他们身上都不曾拥有的东西。当老师和学生离开教室时,他们都得到了一些从未有过的体验和收获。21世纪的教学应是一种双向活动的过程,一方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也是从学生那里获得信息和受到启发。

三、让音乐课贴近生活、走进生活,树立“音乐生活”观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他们有许多的音乐磁带,买过许多的音乐书籍,随口就能哼唱几首流行歌曲,但有不少学生却不喜欢音乐课,我们的音乐教育离生活太远了。一位哲人说过:“音乐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音乐艺术几乎无时不有、无时不在。”音乐即生活,理解生活才能理解音乐。音乐教育应该有一种开放的态势,强调应用和生活。音乐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现代学校音乐教育要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音乐教学内容向真实生活转化,更多地联系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设计教学,增加与现代生活关系密切的流行音乐、通俗音乐等内容,学会探索并处理现实音乐生活中的诸多实际问题。

要让音乐教学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捕捉音乐的美;让生活溶入音乐教学,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的美。要带领学生走出封闭教室,把大自然与社会作为音乐课堂,不拒绝社会,不脱离时代,设计出开放的、内容丰富的、贴近生活的音乐教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音乐、在实践中感受音乐、在创造中理解音乐,实现从“知识本位”到“人的发展为主”的飞跃。

总之,音乐教育生活化,必然使音乐教学充满活力。要让音乐教学贴近生活、走进生活,使孩子们真真切切感受到音乐的存在,树立“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奠定学生终身学习音乐的心理及情感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