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习的误区分析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2

高中物理学习的误区分析及对策

杜维

关键词:高中物理;误区分析;解决对策

作者简介:杜维,任教于江苏省扬州市红桥高级中学。

“物理难,化学繁,数学习题做不完”,物理难学是很多高一新同学对物理学科的第一印象。那么,高中物理是不是真得很难学呢?我们是不是就没有学好它的希望了呢?答案都是否定的!只要我们注意一定的方法,物理一样可以学得很好。高中学生学习物理关键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形成学习的顽疾。在此笔者就高中学生物理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误区一:先入为主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先前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经常在学习过程中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有时也会因为先前知识的局限性而对新的科学概念建立造成一定的阻碍。例如学生在学习速度概念时,教师强调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有大小有方向的矢量,但因为学生在初中时对速度的理解局限于速度的大小,概念根深蒂固,所以学生在涉及速度方向的问题中经常出错或遗漏。

例题:如图所示,一个物体从同一高度第一次沿光滑斜面由静止下滑,第二次沿光滑曲面下滑,最后达到同一水平面,下列关于两次比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做的功相同B.滑到底端重力的瞬时功率相同

C.滑到底端时动能相同D.滑到底端是速度相同

分析:做此题时学生最容易选D项。由于高度一样,重力做的功一样,到达底端的动能一样,但是由于速度的方向不同,故速度不同,重力的瞬时功率不一样。正确答案应为A、C。

再如初中的电源不涉及内阻,电源两端的电压就是电动势,而高中的电路学习中电源一般是要考虑内阻,此时电源两端的电压一般不等于电源电动势,学生初学时极易犯错。

因此,在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应重视基本概念的学习,加强新旧知识的对比,抓住不同点进行辨析,从而帮助建立新概念。

误区二:不重理解,机械记忆

不少学生认为学习物理只要记牢公式就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因此机械地记忆公式、定律和结论而忽视其成立条件,忽视了对公式定理的理解,结果考试时一头雾水,无法应用,成绩可想而知。对知识点的机械记忆看似了解其内容,其实是既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例如: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中,得出如图甲所示图象,求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有些学生只机械地记住了纵轴截距是电源电动势,内阻等于纵轴截距除以横轴截距为3欧姆,而没有注意坐标原点的差异。当图像变为乙图时,学生并不考虑纵轴从1.0开始,就犯错了。实际上本实验中U-I图像关系应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出发推导而来,即U=E-Ir,对照数学函数关系y=kx+b可知,截距为电源电动势,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为内阻,即k=r=ΔU/ΔI,为1欧姆。由此可见,机械记忆只会成为考试的牺牲品。

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涉及大量的物理量的符号和公式,很多符号还有重复利用的情况,如果不重知识的理解而一味强记,结果往往事倍功半。如很多物理公式具有相似性:万有引力定律表达式和库仑定律表达式,串联电阻公式和并联电容公式,并联电阻公式和串联电容公式。一系列采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的定义式也是相似的。通过这些公式的比较,一方面可以方便公式的记忆,进行记忆迁移,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较快地进行认识上的迁移。通过对这些公式的比较,还可以研究发现这些公式相似的原因,帮助学生进行知识上的创新。所以,物理学习切忌死记硬背,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才更有效。

误区三:知识含糊不清,不求甚解

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对有关知识一知半解,对基本概念等理解不透彻,未能及时对知识点进行再辨析,从而形成知识的“模糊区”,成为考试的失分点。例如在电磁感应部分我们用到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因为都有磁场和电流条件,所以不少学生在开始学习时就产生混淆,由于没有及时辨析,在使用时便不知所以了。对于这两个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基于其定则本身的表述进行区别:左手定则是用于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的判定,而右手定则则用于导体棒切割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判定。笔者在教学中也将一些巧记左右手定则的方法教给学生,如“力”的最后一笔“丿”向左,故判断安培力方向用左手定则,电的最后一笔“乚”向右,故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时应用右手定则等等。通过及时对比、归纳总结,让知识更清晰,学习的难度也会下降不少。

因此,对于疑难问题我们应该及时想办法解决(如请教同学、教师或翻阅资料等),如对错题则应该注意分析错误原因,搞清究竟是概念混淆致错还是计算粗心致错,是套用公式致错还是题意理解不清致错等等。只有追根求源,才能弄清知识的本质,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另外,我们还应该通过对问题的思考,逐步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误区四:审题不清,经验主义

不少学生在做物理题目时对题目缺乏深入细致的考察,往往用潜意识中的直觉判断或把过去局限的经验作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依据,最终往往会出现错误。例如:物块先后两次从光滑轨道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然后从B处进入水平传送皮带到达C处。先后两次进入皮带的速度相等。第一次皮带静止不动,第二次皮带向左传送,两次传送的时间若分别为t1和t2,比较t1和t2的大小。很多学生未加思索,选择t1>t2。而如果我们分析一下会发现第一次和第二次物体通过皮带时的摩擦力均为滑动摩擦力,它们的大小和方向相同,加速度相同,位移相同,时间也应该是相同的。所以经验主义害死人啊!只有踏实严谨的物理思维习惯才是学好物理的必要前提。

因此,在做题时应形成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如注意题中关键字的把握、物理情景的描述、得分公式的规范书写等,同时做到“老题新做,新题老做”,这样才能确保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误区五:只重知识学习,忽视知识网络的构建

每章每节的知识点是分散的、孤立的,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就点论点,没有挖掘相互联系的习惯。这种不注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关系的学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觉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这也是造成不少同学感觉物理难学的重要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构建知识体系,从系统的高度来把握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例如我们在学习运动问题时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等,当它们都作为相对独立的知识储存在我们的大脑里时,势必感觉记忆难度较大,我们是不是可以在力和运动中寻找它们的联系呢?通过分析归纳我们发现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且速度不为零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恒力作用下且速度方向与恒力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当恒力方向与运动初速度方向垂直时就是(类)平抛运动;当合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时就做匀速圆周运动等等。通过构建力和运动的的网络关系图可以使得我们对于力和运动的关系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因此,我们在学习一个专题时,在学习好各个知识点的同时要积极思考它们的联系,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学习才会更轻松。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所以,要学好物理不认真肯定不行,但光靠认真也是不行的,一定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以一个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物理学科的学习,相信你一定会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更多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甘玉芹.关于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的探索[J].河南教育,2004(12).

[2]辛志刚.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的误区及对策[J].学苑教育,2011(18).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红桥高级中学22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