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搞好课外阅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5-15
/ 2

如何指导学生搞好课外阅读

晋红军

如何指导学生搞好课外阅读

晋红军

摘要: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这已为语文教学实践所证明。本文介绍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和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能力;语文教学

作者简介:晋红军,任教于巩义市鲁庄镇第一初级中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学校教务主任。从教20年,所撰写论文分别在《作文指导报》、《语文学习报》、《作文周刊》等刊物发表,所辅导学生先后在国家、河南省、郑州市作文比赛中获奖,先后获得郑州市优秀青年教师、巩义市教学能手、巩义市教改积极分子等称号。

常言说:功夫在诗外。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这已为语文教学实践所证明。因此,它越来越受到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课外阅读,使他们能够在课外阅读中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读写水平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具体做法。

我们提倡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然而课外阅读和其他事物一样,有其利也有其弊,正当的课外阅读能够达到上述目的,盲目的课外阅读非但不能达到这个目的,甚至还会事与愿违,产生一些消极作用。学生课外阅读能否收到好的效果,收益的大小,教师的指导起着重要作用。那么,教师应如何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

一、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延伸,它只能从属于课堂教学,配合课堂教学,为课堂教学服务,而不能喧宾夺主,凌驾于课堂教学之上。课本所选文章,大都是经过时间、实践检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很强的优秀篇章。因此,对这些文章,必须指导学生认真研读、细心体会,精心学习。而不能抛开课本,过多地的塞给学生一些“时文”,这些文章,有的的确是优秀作品,值得学生学习;有的则是应景之作,毫无学习欣赏之价值。

但只读课本又是很不够的,学生必须通过课外阅读开拓知识面。所以,我们应该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鼓励同学读一些好书好文章,适当地注入一些课本以外的“血液”。

二、导读与自读的关系

在学生课外阅读中,教师的引导、指导非常重要。特别是低年级,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就会出现走马观花、不求甚解的现象,久而久之,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便会减弱,看到文章就会感到索然寡味。此时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文章的特点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阅读分析练习,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文章内容,这样才会收到比较好的阅读效果。在课堂上讲议论文单元时,笔者曾给学生们推荐了两篇课外阅读的文章:《学吃一碗面》、《“螺丝钉精神”永存》。并给学生布置了如下思考题(摘要):1.这两篇文章内容的异同是什么?2.这两篇文章的开头各有什么特色?各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3.这两篇文章的论证部分的写法有何不同?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了两篇文章,首先弄明白了这两篇文章内容不尽相同,虽然都论述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但《“螺丝钉精神”永存》一文还兼带论述了干一行爱一行。然后又看出了两文开头不同之处是:前文由一件事直接提出中心论点,而后文从生活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写起,通过分析,提出了中心论点,并由此了解了同一内容文章的两种不同的开头方法。最后明白了两篇文章在论证部分的不同写法是:前文提出中心论点后,从几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属平列式结构,而后文则是在归纳出中心论点后,用典型事例进行论证。这样,学生阅读时有的放矢,既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从中摸索出了一定的写作技巧,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便会逐渐高涨。当然课外阅读进行一段时间以后,随着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逐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分析、讨论、交流,指出文章的优点和不足,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由必然王国过渡到自由王国。

三、语文学习与思想教育的关系

我们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为了让学生通过阅读优秀作品陶冶情操、提高读写能力。而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面对浩瀚的书海,由于缺乏辨别能力,难免良莠不齐,兼蓄并收。目前,一些情节惊险的传奇小说,内容低下的言情小说,荒诞不经的网络书刊在学生中流传甚广,甚至一些淫秽作品也渗入到学生的课外阅读之中,这些东西对学生的腐蚀性极大,给语文教学和学生的健康成长都带来了严重危害。但是,这些东西无孔不入,渗透性极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增强他们免疫力。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责无旁贷地负担负起这个重任。我们不妨拿出一篇网络或传奇小说和优秀文学作品作一对比,让学生了解前者情节之虚假,内容之庸俗,写法之拙劣,语言粗糙;使学生认识后者格调之高尚、结构之严谨、刻画之精细、描写之生动。让学生辨别出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使他们认识到那些拙劣作品对自己有百害而无一益,从而把学生的兴趣引到对优秀作品的阅读学习上来。这就是说,课外阅读不能只强调知识或兴趣,思想教育是决不能忽视的。

处理好以上几个关系,仅仅是解决了学生阅读的态度问题,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能够有所收益,而收益的大小,则取决与教师能不能让学生摸索出适合学生实际的课外阅读的几种方法。

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四种阅读方式:

1.模仿性阅读。即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模仿分析的文章,让学生进行模仿阅读分析。这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初级阶段的基本方式。它的作用是巩固课堂所学分析文章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所提供文章的结构和写法,应和课堂所学文章相似。如:笔者在讲《白杨礼赞》和《松树的风格》两篇课文时,给学生提供了《荷叶咏》、《蚯蚓赞》、《小草颂》等抒情散文,让他们做阅读分析练习。由于这些文章都是托物寄意之作,表现手法极其相似,篇章结构大同小异,所以学生一般都能按要求对文章进行分析。讲《说谦虚》时,笔者给学生提供了《说奉献》一文,这篇文章和课文一样,都是平列式结构,开头结尾也极其相似,所以学生也能比较准确地对此文的篇章结构进行分析。这样就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巩固,使课堂教学的知识也得到扩展和延伸。

2.对比性阅读。即选几篇内容相同或相近而写法不同的文章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对比分析。如果把模仿性阅读比成单个树木的话,那么对比性阅读就可以使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林海之中。选的这些文章,内容相同、相近,但篇章结构、表现手法各有千秋,这样的对比阅读,就好像使学生进入了五光十色的商品展销会,他们的好奇心被强烈地吸引着,求知欲得到了满足。因此,在这样的阅读中,他们异常认真,毫无倦怠之感。笔者在讲议论文单元时,让学生在课外做了一个对比性阅读练习。通过这样的对比阅读,学生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思路,培养了阅读分析能力,并懂得了文无定法的道理,为避免习作中千篇一律的现象打下了基础。

3.积累性阅读。这是指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对一些优美词语、精彩的段落、乃至优秀的篇章进行熟读、甚至背诵。另外,学生在议论习作中,往往为典型的论据而发愁,因此,积累性阅读也指对一些名言、格言、典型的事实论据的积累。这样做的结果,使学生解决了“无米下炊”的苦恼,减轻了学生作文的压力。道理很简单,只有平时积累多了,掌握得熟了,把优秀的篇章、段落消化吸收了,学生写文章时,才会文思泉涌。如果平时缺乏积累临时作文或“找米下锅”,或“借米下锅”,心急火燎,煮出来的只能是令人生厌的“夹生饭”,而不可能是脍炙人口的“美餐”。需要指出的是在学生进行积累阅读时,最好教给学生分类记笔记或作卡片的方法,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积累、掌握和运用。

4.欣赏性阅读。这是指对一些文学名著的阅读。这些作品一般篇幅较长,故事性比较强,所以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让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去阅读,由于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极有可能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因此,最好安排在假期中进行。鉴于它是欣赏性的,所以不要过多地束缚学生,但又不能放任自流,因为那样达不到阅读的目的。笔者的做法是:学生阅读前给以提示,指出阅读此书应注意学习什么,应该否定的是什么。学生阅读后,或让他们编写故事梗概、内容提要以加深他们对整个作品的了解,或通过故事会的形式促进学生对精彩情节的理解。这样,学生在阅读中既轻松自然,又能有所得,因而会更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这一步如果做好了,会更有效地避免黄色书刊对学生的侵害。

经过多年的探索,在自己的精心指导下,课外阅读教学成绩斐然,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明显提高,而且写作水平也有质的飞跃。

作者单位:河南省巩义市鲁庄镇第一初级中学

邮政编码:451282

HowtoLeadStudentstoImplementExtracurricularReading

JinHongjun

Abstract:Extracurricularreadingisanimportantapproachtoimprovestudents'Chineseability,whichhasbeenprovedbyChineseteachingpractice.Thispaperintroducesthewaystoleadstudentstoimplementextracurricularreading,aimingatimprovingstudents'readingability.

Keywords:extracurricularreading;readingability;Chinese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