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养生概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武术养生概念分析

刘书琛

刘书琛(天津体育学院天津301617)

摘要:本文以文献资料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武术养生概念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得出:武术养生作为单独的一类学科,不能简单的以体育养生概念代替武术养生的概念。本文认为对于武术养生的概念界定,需要包括两部分首先界定武术的概念再对养生的概念进行界定,通过将二者结合,得出武术养生的具体概念。

关键词:武术;养生;概念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6-0116-01

1武术概念本质

概念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和归宿。任何学科都是发展的,认识也是随之发展的,因此概念也是不断发展的。但是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中国武术概念的研究可以说原地踏步。

以下是关于武术概念的评述:首次提出武术概念,1932年《国民体育实施方案》,国术(1926年该武术为国术)源于我国民族固有的身体活动方法,一方面可以供给防身自卫技能,另一方面可以作锻炼体格之工具。指出武术属于体育范畴及所具有的健身、技法等价值,但没有明确其形式和内容。1982年《体育系通用教材-武术》,武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素材,遵守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规律组成套路,或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两人斗志较力,形成搏斗,以此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训练格斗技能的体育运动。肯定了武术的技击特点,运动形式上强调了武术和搏斗两种形式,阐明了武术的价值作用。1991年《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武术》,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的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肯定了武术的体育属性和技击特点,明确了两种运动形式和内外兼修的中国文化特征。2004年《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中国武术教程》,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肯定了武术的体育属性和技击特点。明确了两种运动形式和内外兼修的中国文化特征。2009年《中国体育报》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肯定了武术的体育属性和技击特点。明确了武术的三种运动形式。

综上所述:近现代以来,人们对武术概念达成的统一认识是:①肯定了武术的技击性;②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③肯定了武术的体育属性。但是对武术的文化特征、内外兼修的特点以及功法是否为其运动形式,还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

简单总结得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武术的价值期待不同,因此为武术概念的界定也就不同。在21世纪这个时代,老龄化严重和人的亚健康状态严重,习练养生功法的人群增多,所以武术概念当中应当包含功法部分,并且在2009年概念中也有提及。由以上的概念评述得出关于武术概念的主观定义为: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攻防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演练、搏斗对抗、导引养生为运动形式,注重内修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2养生概念

“养生”,就是对生命的养护。中医养生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行为方式,并通过各种适合于个体差异的养生方法,以达到培养禀赋、促进发育、增强健康、预防和减少疾病、推迟衰老乃至延年益寿的目的。养生的核心目的是增强健康。换句话说,养生就是对健康状态的调节、管理和维护。其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一是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支撑,养生一词在《道德经》中称为“摄生”,后世又有“道生”、“养性”、“寿世”等多种称谓。二是遵循生命的自然规律。任何有违生命规律、背离生命常理的行为,市面上各种花样翻新的“养生”形式,大多都是坑骗民众的。三是科学健康的生活理念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可以说是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是人类共同的经验。四是个体的个性差异。养生方式方法众多,只有适合自身需要和特点,才是最好的最有效的方法,现行的一些不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培训、指导都是不可取的。

传统体育养生是依靠人体自身的能力,通过姿势的调整、呼吸的锻炼、意念的运用,来调节和增强人体各部分机能,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潜力,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两者相同的是核心目的是增强健康。养生就是对健康状态的调节、管理和维护。武术项目作为传统体育的代表,主要在于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的运动形式。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占主流地位,关于道家养生思想基础是以“道”为本的养生观。“道”本指道路,后引申为规律的含义。因此,道家养生追求根据万物发展规律、遵循事物客观变化为基本准则。六字诀,作为武术养生功法中的一大代表,非常契合道家养生观。道家养生修炼,非常重视气对人体的作用,认为天地万物,无不需气以生。“吐纳”是一种以吐纳气息为主,辅以引导的养生修炼方法,在道界流传甚久。道书对吐纳调息的记述很多,总的来说就是以意念调控呼吸吐纳或内气运行,达到梳理气机,促使人体脏腑通利、气血舒畅的作用。调息时,要求凝神净虑,吐纳呼吸做到轻、缓、匀、长、深。这些关于吐纳的具体要求正是六字诀对于习练者的要求,由此看出道教所提吐纳之法与武术养生功法之间两者关系紧密,相互依存。

结语

结合以上中医对于养生的界定以及对于武术概念的重新定义,由此便可得出武术养生概念。武术养生这个名词中,养生是名词,武术修饰养生,也就可以理解为养生中的武术功法技术。以此推导出武术养生的概念就是:应用武术中的导引养生功法和技术,达到增进健康和延长寿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广德.导引养生功[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12.

[2]曾维涛.道家思想对中医养生理论的影响[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2(01):186.

[3]洪丕漠.中国古代养生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4]邹金生.养德养生概述[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15(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