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领域的延伸与深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中学德育领域的延伸与深化

◆李连发

◆李连发广东省雷州市高级中学524200

摘要:教育是立国之本。德育作为中学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社会道德、法律、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的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保证学生健康发展、学生个性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中学德育教育已成为当下学者和老师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就此从德育渗透到各学科中、中学德育教育体系、校园文化建设、中学与大学德育教育衔接、中学德育评价方式转变等几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学德育领域的延伸与深化,旨在给中学德育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中学德育延伸德育课程

德育教育作为中学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德育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旨在把学生培养成道德高尚的社会公民。目前中学德育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德育教育认识不足且目标不明确、教育方式单一、德育教育者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等。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中学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分析中学德育主体和内容的延伸与深化;第三部分探讨了中学德育方法和途径的延伸与深化。

一、中学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是中学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并开展德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我国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延伸发展。我国历来重视道德教育,强调修身养性,在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关于道德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源源不断。在中学开展德育教育不仅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更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二是开展其他学科教育的重要前提。德育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律知识学习等内容,加强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让学生在学习其他文化课程中保持一颗平常心,促进其他课程教学质量提高;三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常说“先做人、再做事”,用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重要思想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爱国主义情操,让学生成为合法的公民,为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中学德育主体和内容的延伸与深化

1.中学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学领导要重视德育教育,并把德育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制定专门的教育方案,特别是德育课程的编制。具体来说,要根据国内外优秀德育教育研究和课程结合中学德育教育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德育课程体系,包括德育课本、德育教学内容等。其中,德育教育内容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而且要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魅力和重要性,让学生形成助人为乐、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社会道德。此外,要充分开展和利用当下德育资源,构建合理的德育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自我认识、生活技能、求学、家庭关系、社会人际关系、国家教育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德育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特点,在学习和生活中处处可见,因此要把中学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让学生在潜力默化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老师要根据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德育教育方法,如语文教学中,在学习《岳阳楼记》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洞庭美景,而且要帮助学生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主义情怀,等等。同时要充分利用政治课、历史课等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优秀的思想、历史长河中不断吸取精华,提高自身修养。

3.不断提高德育老师的综合素质。德育老师作为中学德育教育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其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必须不断提高德育老师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学校要加大对德育教育相关老师的专业培训,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管理教育等,切实提高老师的业务能力,以便老师更好的开展德育工作。另一方面,德育教育相关老师要不断完善自我,用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思想武装自己,同时以身作则,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动力,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

4.德育教育从单向模式向双向互动转变。在进行德育教育时,除了要发挥德育教育相关老师的引导作用外,在教学中更要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传统的单向传播模式,采取现代化双向互动模式,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快乐学习。首先,把多媒体应用到德育教育中。德育教育要打破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视听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感动中国”、新闻联播等,让德育教育立体化和形象化;其次,多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不仅可以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最后,因人施教。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比较敏感且情绪化,在学习中常出现一些问题,因此老师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中学德育教育方法和途径的延伸与深化

1.中学德育教育延伸到校内外活动。中学德育教育除了要加强理论教育外,更要重视实践教育,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中学德育教育对象为全体中学生,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制定相应的实践方案。如1.中学德育教育延伸到校内外活动。中学德育教育除了要加强理论教育外,更要重视实践教育,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中学德育教育对象为全体中学生,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制定相应的实践方案。如带领七年级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红色革命根据地等,八年级学生进行时事政治讲座、知识问答比赛等,九年级学生针对“学习压力”这一主题开展辩论赛、征文等活动,让其积极面对中考,并为其进入高中做好准备。此外,加强与各中学的沟通交流,积极开展德育教育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2.中学德育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德育不仅是中学教育工作的一部分,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学校的黑板报、广播台、宣传栏等手段大力宣传德育教育,同时积极开展校园德育社团活动,构建德育教育校园文化,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

3.构建科学的现代化德育教育评价方式。现代化德育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一方面,德育评价内容除了学生学习成绩外,更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潜力以及德育工作本身,对学生多采取正面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学生的缺点采取鼓励或婉转提出的方式,让学生自我反思和改正。另一方面,评价方式由老师单一评价向师生共评转变。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让学生自主不断完善自我,成为品德高尚的合格公民。因此,在评价时让学生参与进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发现自我和完善自我。

4.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教育有机衔接。德育教育是伴随人一生的,在进行中学德育教育时,要有前瞻性和远见性,有效的将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有机结合起来。从目标来说,都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内容来说,都是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健康等教育,培养“好学生”和“好公民”;从评价来说,从定量评价向主向定性评价过渡。

5.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于一体的合作机制。中学德育教育除了学校的教学管理外,还需要社会和家庭的帮助和支持。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社会德育资源,构建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并加强法制建设,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法制环境。同时家庭要关注自身孩子的健康问题,加强孩子教育,学校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为学生健康成长努力。

四、结束语

德育教育作为中学教学工作的基础和重点,要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并不断进行德育教育创新和改革,开发和利用德育课程资源,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和课外内活动中,不断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构建科学的德育评价方式,且将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有机衔接,同时学校加强与社会、家庭的合作,共同做好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储备人才。

参考文献

[1]章文丽中学德育领域的延伸与深化:现代公民教育[J].教育科学研究,2009,(5)。

[2]陈光全中学德育课程教学品质纵论8中学德育教材:美元素的富矿[J].中小学德育,2013,(8)。

[3]赵乃麟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学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西南大学,2011。

[4]李创斌试论中学德育评价方式的转变[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9)。

[5]俞晓群陈强大、中学校德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文艺,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