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争做课堂主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自主学习,争做课堂主人

李永成

山东省栖霞市唐家泊中学265315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提倡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学习。面对新教材,我们应该怎样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做好课堂的主人呢?

第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爱上历史才能学好历史。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门功课让学生们产生兴趣是不容易的,我们可以借助讲故事,借助诗歌,借助一些竞赛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讲故事能引人入胜,所以穿插故事就显得很有必要。当讲到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时,我提到了清朝有个官员叫曾国藩,当他与太平天国的军队作战时屡战屡败,但如果这样上报朝廷,呈给慈禧太后,太后会降罪的。于是,他的部下建议将“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更能表现出自己虽败,但斗志尚存的决心,结果得到了朝廷的嘉奖。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当讲到卢沟桥事件爆发后,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于是,我灵机一动,唱起了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河北高粱熟了,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歌声把学生带到了那种血与火的岁月,使得他们能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当讲及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时,我就提到《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这样,学生便轻松地了解了民族团结的方针。还有像澳门回归可以唱《七子之歌》,发展大生产运动可以唱《南泥湾》,等等。

当然,除了上课之外,我们还可以由学生来主持,搞一些历史竞赛。可以以平行班为单位确定一些选手,每个班还可以选出多名啦啦队员,这样就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参与活动。由学生来主持,让学生来参与,教师只起策划作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爱上历史课,自然就能学好历史了。

第二,需要讲究一些教学技巧,有效的技巧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是有技巧的,对于历史来说,更要化繁为易,化枯燥为趣味。这就需要老师讲究教学技巧。例如,讲到开国大典这段历史时,我就和同学们过生日相类比。正如同学们有自己的生日一样,共和国也有自己的生日。同学们过生日要唱《生日快乐》歌,我们升国旗要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过生日的时候,要请同学、朋友来聚会,而每逢国庆节就有国家领导人和全国人民身着节日盛装,欢度国家的生日。让他们在对比中学习,不但能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识,较容易地理解开国大典,而且还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对于有些难记的知识也可以编成口诀。例如,淮海战役的领导人:可用碳(谭)素(粟)一(毅)百(伯)瓶(平),即谭震林、粟裕、陈毅、刘伯承、邓小平,这样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就能很轻松地掌握一些知识点,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第三,需要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关系能够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老师的亲近,从而更有效地学习。对学生而言,许多时候,鼓励远比惩罚更有效。教师对学生多鼓励欣赏,少批评惩罚,有助于师生之间产生亲和力。有了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师生之间就容易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记得有这样一个女学生,因她上课问题回答得好,我鼓掌表扬了她以后,她在我的课堂上认真听讲,做笔记,积极发言,考试成绩一跃而上。可见鼓励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教师要不带情绪上课。带情绪上课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感,容易导致部分学生与教师产生对抗情绪,不利于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如果你心里有什么不快,上课的时候不要把气出在学生身上,不要以训斥的口气对学生讲话,不要说过激的话语;如讲一些“你们素质太差,我讲得不好,你们有本事上来讲”等等,这样的话语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师生之间又怎能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呢?

第四,以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好奇心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历史学科的过去性使学生感觉比较乏味,而传统观点的误区认为历史课就是背背而已,又使学生对其难度认识不够,所以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例如学习《动荡的中东》一课时,向学生提问中东地区的矛盾有哪些?如何正确认识“历史”这个因素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讨论的效果不好,我抓住这个机会进行启发提问,回顾中东地区的历史,引入四次中东战争。这样,学生们便理解了历史的因素。除了精心设疑之外,我还鼓励学生质疑。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在自主学习课堂中,我依据这一理论,大胆地鼓励学生提问题。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采用竞赛的方法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第五,用活动引导学生,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课堂是学堂,学生要学会学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后,合作学习更成为一种需要,通过课堂内互动,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在课堂上,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习展示的平台。我们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