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就小学数学课堂精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就小学数学课堂精彩

王生香

济南市陡沟小学山东济南250116

【摘要】就整个教育体系而言,小学属于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注重对学生思维意识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是将精力放在了知识的灌输方面,忽略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只会应对考试,而无法创造性的参与学习。基于此,本文就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以此来让小学数学课堂变的更加的精彩。

【关键词】小学生;创造性思维;数学

广泛性、逻辑性以及抽象性属于数学的基本特点,其可以为学生提供极其丰富的思维素材,并创造宽广的思维空间。因此,数学属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予以培养的主要科目之一,需将数学课堂创设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阵地。

一、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缺失状况分析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将重点放在知识的讲解方面,即主要向学生讲解定理、概念以及公式等知识,关注点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考试成绩,而不重视向学生讲解这些知识的来源和发展过程,使得学生只能够“知其一”,无法实现举一反三。因此,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基本都是做到了结论与知识的普及,并未做到“思维”教学。

就学生而言,在固化课堂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将关注点放在了“客观数字”方面,亦或者是对知识点的掌握与记忆,并未去深究这些知识点的具体来源[1]。例如,对于“四舍五入”知识的应用,学生通常只知道若小数学点最后一位等于或大于5,那么就需递进一位,低于5则需舍去。但在数学应用题当中,在对该知识点予以客观应用时,需进行一定的调整。如“学校组织学生春游,一共有23人,每辆车可以坐7人,那么需安排几辆车?”若根据四舍五入,那么就需要安排3辆车,但事实上需安排4辆车,这主要是因为在对实际问题予以解决的过程中,需考虑客观应用。若学生只知道对知识点予以死板的运用,那么教学就不会具备任何价值。

二、有效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具体思路

(一)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教师需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他们熟悉的事物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所拥有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并将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生动、形象以及容易理解的事物,紧密联系生活,以便于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例如,在讲解“圆的认识”相关内容的过程中,教师需先让学生举例生活当中较为常见的一些圆形物体,以此来让学生能够对圆有一定的感知,然后再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猴子骑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圆形等轮子自行车的情景。在展示之前,可让学生猜测谁会最先到达终点,这样在展示结束之后学生就会疑惑的问道“为何圆形轮子的猴子得到了第一名”,此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讲述为何自行车要将轮子做成圆形,并导入课堂教学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用处,进而自发的形成一种探索兴趣,并产生强烈的自我需要,乐于创新,有利于其创造性思维的提升。

(二)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

结合数学学科以及小学生思维忒单,通过观察实验以及群体互动等教学方式,均能够有效的将数学结论还原为生动活泼的知识生长过程,让学生成为探究问题的发现者[2]。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学会自学属于学会如何进行学习的基础,更是培养拥有开拓以及创新精神人才的主要途径。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需对教学内容予以精心的设计,引导学生边看书边思考,边思考边动手,并可以将自己自学的发现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例如,“将正方形剪去一个角,那么还剩几个角?”这一问题看起来是一道较为简单的减法应用题,但并非如此,学生通常会回答3个、4个或5个角。为了能够让学生弄清楚,教师需向学生进行演示,并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其规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会从这里萌芽。同时,通过实验的方式,让一个人演示众人看为人人参与、个人动手,大大丰富了数学直观教学的内涵与外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自主性”在活动中得到满足,创造的潜能得到发挥。

(三)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创造性思维而言,提问属于打开新思路的钥匙。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主动提问,二是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在一开始就可以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在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少之又少。学生不主动提问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是担心提出一些较为“低级”的问题而被同学嘲笑,二是怕教师指导自己在学习方面的疏漏,三是懒得提问。恐惧心理属于前两种原因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师需鼓励学生,让其不惧犯错,并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畅所欲言的氛围。就学生懒于提问而言,教师需通过抽取学号以及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等方式,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使学生可以自主的进行思考,并通过提问反映出来。

要想让学生提出拥有价值的问题,需对提问这一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对日常题目予以讲解时,需适当的渗透出题者的意图和题目设计的意义,以此来让学生能够掌握不同问题的思维模式,进而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实现举一反三,提出根据针对性和思考价值的问题。

结语

现阶段,大部分教师认为创造性思维只是纸上谈兵。但笔者所提出的几点方式,均是对实际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而得出的,希望能够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就小学教学而言,数学要想紧跟时代教育的发展,需要教育工作者们共同努力,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确保他们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蒋雪芹.浅谈培养小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方式[J].科学咨询,2016(51):72-72.

[2]张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吉林教育,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