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外延伸护理对慢阻肺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院外延伸护理对慢阻肺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

吴长娟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呼吸内科300270

摘要:目的:分析院外延伸护理对慢阻肺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慢阻肺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各42例。研究组行院外延伸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行院外延伸护理可改善其生存质量,缓解其负面情绪,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院外延伸护理;常规护理;慢阻肺;生存质量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为特点,该病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存在相关性,患者会出现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及气喘问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调查显示,慢阻肺死亡率极高,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气道、骨骼、心脏等多器官损伤,医治慢阻肺病患时不仅需采取有效医疗措施,同时需配合精心护理,以帮助患者缓解病痛,摆脱疾病[2]。本文旨在分析院外延伸护理对慢阻肺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现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前来我院就诊的慢阻肺病患中抽取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2例。所有入选对象均符合慢阻肺诊断标准[3],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及精神交流障碍者。研究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55-78岁,平均(69.25±2.36)岁;病程2-10年,平均(4.11±0.43)年。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55-78岁,平均(69.48±2.34)岁;病程1-11年,平均(4.06±0.47)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用以对比分析。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基础医疗服务,督促患者服药检查,进行康复治疗。

研究组患者行院外延伸护理,①组建专业医疗团队,进行随访,建立患者档案(姓名、地址、电话、入院时间、病症、出院时间、医嘱),制作健康手册,组织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普及疾病知识,告知护理要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②可与社区医疗工作者进行对接,加大日常监护力度,以便实时把控患者病情,及时通知其到医院复查,动态调整护理方案。③用药指导,制作药物清单,详细记录药品类型、功效、剂量、服药时间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告知患者自行停药的危害,让家属从旁督促。④氧疗护理,慢阻肺患者常伴有低氧血症,氧疗作为一种药物治疗,医者应加大教育力度,给氧不当很容易引发死亡,告知患者氧疗的功效,告知其正确氧疗方法及应对措施,严格把控氧疗时间及浓度,同时注意氧气的加热和湿化。⑤日常指导,每周电话访问,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做好保暖措施,防止伤风感冒,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制定适宜运动计划,组织患者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严格控制运动量,若患者咳嗽加剧,且痰量增加,及时通知其到医院就诊,以免出现呼吸系统感染,引发肺心病。

1.3观察指标

自制生存质量评估量表,从躯体健康、精神状态、认知功能、睡眠质量、临床症状五个方面进行评估,分值定为100分,分值越高证明患者生存质量越佳。借助焦虑(SAS)和抑郁(SDS)自评量表进行评估,分值越低证明护理质量越佳。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涉及所有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用()表示计量资料,用t对数据进行检验,分析组间差异,若P<0.05,即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均有改善,但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

2.2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出院之际,研究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为(84.21±3.31)分与对照组(83.65±3.25)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研究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92.33±2.1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7.21±3.16)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常规护理服务截止于患者出院之际,患者一旦出院,护理工作戛然而止,院外延伸护理作为常规护理的延伸,旨在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指导,让患者在家享受专业医疗服务,扩大服务范围,医者可借助移动网络实现一对一远程指导,能及时为其解答疑惑,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自我保健意识,能提高护理质量[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护士根据患者病情、体质、性格特点结合医嘱为患者提供动态医疗服务,将患者、家庭、社区密切联系在一起,加大健康教育力度,便于患者正视疾病,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能降低入院频率,减轻其医疗负担,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组建专业医疗团队,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重视培养其责任意识及人文情怀,与社区医疗工作者进行对接,告知护理人员患者病情及临床症状,进行动态监控,及时与医者沟通,以便调整护理方案,同时重视家属的作用,准确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为其提供针对性医疗服务,随访期间耐心倾听,缓解其负面情绪,以便其保持愉悦身心,将被动医疗主动化,提高患者机体抗病能力,实现治疗效果[5-6]。总之,院外延伸护理可改善慢阻肺病人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宁.出院后延伸护理干预对改善慢阻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7):4076-4077.

[2]高兰芳,邸清洁,赵可新.对慢阻肺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4):168-170.

[3]王美琳.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3):96-97.

[4]刘彩菊.延续性护理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4):235-236.

[5]陈瑞君.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3):177-179.

[6]李凤华,苏亚妮,孙正明,等.院外延伸护理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16(2):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