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4
/ 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刘子芳

北海职业学院 536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教育事业也越来越完善。高职院校只有培养具有高水平操作实践能力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高职办学的定位需要,才能体现出高职办学的实际价值。应当深入研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方向,优化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行业的信息化和国际化,企业对各专业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有了新的要求。高职高专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当前阶段,更要把握机遇,改变观念,不断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积极探索与实践各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既能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进步,又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1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1.1高职院校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教育改革,提倡各大高校将人才培养的重心转移到创新能力的开发和锻炼上,高职院校也逐渐开始相应国家号召,开设了许多创新培养以及创业知识的教学选修课程,大体上制定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但目前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仍处于起步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与学生的发展情况还不够适应,目标的制定也不够详细,很多教育这并没有将创新创业培养的具体环节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只是作为相对不够重要的课程对待,导致教师无法确定比较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抓住培养重点,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还不够详细,使得学生创新创业的培养没有明确的计划,整个过程发挥不出最大的作用,不利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1.2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度不够

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部分院校存在着一种误区:认为创新创业是学生自己的事,所以校方可以不必过多参与,因此,从很大程度上缺乏参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有些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上,对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创新创业的鼓励政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高职院校很少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规划大赛”,对于学生自发组织的比赛也很少参与,很多时候,高职院校学生在创新创业上缺乏相应的信息输入,长此以往,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和方向性把握就会随之走向迷茫和困境,乃至最后造成放弃创新创业的想法。

1.3缺乏专业的教育队伍

教学队伍建设一直都是高职院校管理的重要方面,而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水平。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来说,教育教师不仅要拥有基本的专业教学素养,同时还应该具有相应的实践素养,能够了解当前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背景,能够将校内的实践活动与校外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综合化的发展。但是很多高校由于缺乏专业的教学队伍,使得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力度明显不足。不仅影响到教师作用的发挥,同时也不利于更多有价值教学活动的开展,影响到了最终的人才培养水平。

2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2.1加强高职院校的组织体系建设

为了响应国家教育部门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号召,各大高职院校应该重视人才体系的建设,将人才培养的环节进行最大限度的完善,整个人才体系培养的过程会涉及到很多复杂的环节,比如教学目标的制定、学生学习的保障、师资队伍的引进以及教学评价的反馈等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影响最终的人才培养结果,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将教学目标的制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做好学生学习的保障工作,并引进相对专业的师资队伍,请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师来校授课,由此可见,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过程是十分复杂的,所以相关高职院校应该尽快完善高职院校的组织体系建设,确保人才培养体系具有足够的保障力量,各大院校部门共同推进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2.2重视课程体系的构建

首先要科学的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建设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无论是什么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规律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年的学习学生入门,主要为学生创新创业思想教育;第二年的学习学生入行,主要以一些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和企业管理经验的培养;第三年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通过遴选以团队的形式在学校创业园进行创新创业实战能力的培养。通过这样的课程体系基本实现学生职业规划和素质提升。其次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要选拨年富力强、善于创新的人才来进行创新创业指导,只有师资的提高才能促进课程建设的提高。最后,创新创业的培养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要积极鼓励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中渗透创新创业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2.3政府牵动实施办学模式

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政府要能够发挥好自身的规范引导作用,根据当前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在创新创业教育要求下制定更多的有利于促进当地企业加强与高校合作办学的政策,通过相关制度机制的有效引导,通过科学办学和创新创业教学实践拓展,更好的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同时要给予高职院校更多人力资源和物力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规范监管和正确引导,促进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方面教学的投入和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要能够很好的协调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关系,通过正确的引导,促进更多校企合作的开展,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支持。

2.4改进创新创业课程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已经成为主流发展趋势,只有建立起与新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机制,才能有效发现当前教学模式中的潜在问题,不断推进高职创新创业教学活动的有效改善。首先,制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评价标准,能够结合理论与实践课程提高教学实效性,在统筹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创新综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强化专业知识标准体系,根据学生必须掌握的创新创业技巧,有效评价现有教学模式的价值与问题,不断完善教学标准。其次,从检测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价值理念、实践应用能力出发,构建起多维量化的评价标准,能够客观评价课堂教学的实际价值与应用情况,从而结合不同学科专业课程的特点进行有序全面评价。第三,优化创新创业课程考核办法,注重提高评价工作的实效性,能够在学校与社会的综合评价中提高考核的效率与质量,不断融入专业能力考核的内容与社会实践考核内容,采用量化评价考核的方式方法,全面提高创新管理绩效水平,发挥校企结合参与的全方位评价中的价值。

结束语

现阶段各大高职院校还不够重视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对理论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这样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死板,思考方式变得越来越单一,不利于全面人才的培养,而创新思维能够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推动学生的全面进步,使得学生更快适应社会的发展。各大高职院校应该着重培养创新创业型的专职人才,制定全面的发展目标,健全评价机制,加强人才培养与政府和企业的融合,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体系进行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方毅,王艳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8,37(26):219-220.

[2]李怡,曾新洲.“双创”背景下湖南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市场,2018(11):176-177.

[3]杨忠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四川劳动保障,2017(S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