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快乐体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6
/ 3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快乐体育”

韦健高

贵港市覃塘区樟木镇第三初级中学 广西 贵港 537227

[摘要]

在众多新的体育教育学思想中,产生较多争议的就是“快乐体育”的教学思想。如何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课堂教学,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呢?于是对快乐体育教育教学思想的研究已是当前体育教学发展的一种客观必然需求。本文为了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着重阐述了快乐体育教学的原则、步骤、方法,以便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体育,快乐体育,教学原则,步骤方法

一、“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内涵

日本学者认为:愉快教学是重视每―个人不同运动所具有的独特乐趣,并可以愉快地从事运动学习的这样一种体育,并强调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应将快乐的学习情绪贯穿于学习的各种身体练习中,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快乐感,喜悦感,以此达到让学生热爱体育,自觉学习体育,充分发展个性,形成积极乐观与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多重目的。多年来,我国许多学校的体育专家和学者在继承和发扬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优秀经验的基础上注意吸收一些较为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在我国,快乐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了单调、呆板,教师单向控制教学的局面,对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主动学习动机的激发,更有效地发展个性和培养能力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快乐体育”的概念和特点

1.“快乐体育”的概念:所谓的“快乐体育”是指从终身体育和个人发展需要出发,身体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它的核心是把全面育人视为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把终身体育视为自身的目标,强调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为中心,达成学生体育教育的主动学习。它的含义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认为是“寓教于乐”,这是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而以苦为乐,乐此不疲则包括教育在内的一切事情能持之以恒,进而及以走向成功的必然性, 快乐体育的核心是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因动力,也就是学生主体作用。快乐体育理论认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还能促进其智力、美育、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的发展。

2.“快乐体育”的特点:“快乐体育”把体育学习建立在自身愿望需求与社会责任感相结合的基础上,它的内在乐趣和丰富的情感被视为学习的内容与追求的目标。学生能以浓厚的兴趣,持久的意志力调整自己的学习与练身行为;且学生的个性受到尊重,并能及时充分的发展,在整个学活动中保持良好情绪,并能不断获得快乐的运动体验与快乐的成功体验。“快乐体育”必须考虑的三个重要因素:一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思想,方法选择上应具有新颖性、趣味性;二是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培养,及一定的身体条件;三是必须具备一定的器材和场地条件。若不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基本要求,随意的快乐式体育教学,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严重下降。

三、“快乐体育”教学的理论依据

体育课教学是师生间彼此交往主要场所,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师生的教学行为,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及学生个性的发展,而影响课堂心理气氛主要因素除了师生的智能特点外,更重要的是学习动机和情感教学理论为基础,以“感情投资”创设情境为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和谐、快乐、紧张而有序中学习知识,增长才能,锤炼意志,培育精神的一种教学模式。

1.“乐学”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提倡快乐的学习,早在春秋时期就在我国教育上立足,现代教学论认为:只有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形成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用斯卡特金的话说:“教学效果基本取决于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态度”,而大量心理学实验证明,情感对于思维,有如能源对于发动机,愉快会使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想象比较活跃,机体活动能力和耐受力增强,运动技能在大脑皮层中以条件联系易于建立,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2.娱乐性是体育的固有特征。体育本是从“玩”中发展而来,快乐是每个人所向往和追求的,没有欢乐的生命将会枯萎,没有欢乐的生活是一口枯井,没有欢乐的体育将会扼杀人的天性,只有让体育课充满欢笑,才能使学生欢乐地畅游其中。

四、“快乐体育”的教学原则

把体育课充满欢笑,使学生畅游其中作为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最终目标。为了实施这个目标,应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

1.教育性原则:“德育为首,五育并举”这是素质教学的要求,体育课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快乐体育是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力求将外部的要求变为内驱力,以学生“乐学”为支撑点来实现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加强对学生目的意义的教育,更注重对学生个性心理倾向,如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平等性原则:教育学指出:当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理智的、普遍的和稳定的时候,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友好、亲近、依赖、共鸣的效应,从而使学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处处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与学生平等相待,形成民心、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中无拘无束,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3.情境性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起点,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的介入与创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入境动情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和锻炼,充分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乐趣,获得知识技能,使身心素质得到和谐发展。

4.趣味性原则:要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必须要求教学授之有趣。因此我们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以及语言运用上都考虑趣味性因素。当然,趣味性也不能脱离科学性,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教学原则。

5.激励性原则:在快乐体育的实施过程中,“乐教”只是手段,“乐学”才是目的。要给学生的“乐学”提供能源,这是激励性原则的要求。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激“情”、激“趣”、激“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另一方面要激“疑”、激“思”、激“智”,激发学生的心智活动,在快乐体育实践中,特别要强调正确诱导与及时反馈,使学生在肯定性评价与成功中获得快感,增强自信心,强化心理素质。

6.实效性原则:快乐体育不仅重视外在的形式—“乐教”、“乐学”的气氛,它更看重内在的“效益”—体育教学的质量。它的近期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乐学精神,提高教学效果,它以这个近期目标逐步走向终身体育,使体育进入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主伴随终生。

五、“快乐体育”教学特点

1.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主张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体育,从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勤学、育体与育心相结合,实行体力、智力的全面发展。

2.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主张把教学的主体从教师转向学生,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实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3.在教学的观念结构上,主张教学以是认知.情感、行为这三种心理活动有机的统―,强调体育课必须情知交融与身体发展并举,体育教育结构应是融认识、情感与身体发展为一体的三维立体结构。

4.在教学组织上,主张严密的课堂纪律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与教学环境的优化。

六、“快乐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快乐体育思想将在我国的“素质教育”发展中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让学生在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愉快地学习才能出现主动学习的趋势,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快乐体育教学理应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中产生积极作用和影响因此应将快乐体育思想渗透到现代体育教学中,然后再设计出多种具有快乐因素的体育教学方法,也就是每一课,每一内容的体育教学都包含有愉快学习的因素,以下几种具有快乐因素的快乐体育教学方法可供参考:

1、以游戏为主的快乐体育教学法。也就是将体育教材的内容和增强学生体质的锻炼因素贯穿于游戏活动中,使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游戏中掌握体育知识。

2、以音乐为主的快乐体育教学法。即把优美欢快、激昂热情,富有节奏感的音乐贯穿于整堂体育教学课中,让学生在欢乐和充满激情的热烈气氛中开展体育活动。

3、以舞蹈为主的愉快体育教学方法。即根据舞蹈的艺术性,健身性等特点,以男女生喜爱的现代交谊舞、健身操、韵律操等活动内容为主,另外,也可选用不同民族的舞蹈为活动内容,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从而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4、以影视为主的愉快体育教学法,即充分利用电影、录像、挂图等器具,在形象化的教学中,进行演练,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活动。

5、以野外活动为主的愉快体育教学法。即把体育课堂放在校外,例如登山、越野等,既可以增强体质又可以培养个性和意志品质。

6、以合作学习为主的愉快体育教学法。即借助小集体的力量,让学生互相协助,以共同达到掌握体育技能,锻炼身体的目的。

7、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愉快体育教学法。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与教师一起制定学习方案,自我选择学习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8、以情景教学为主的快乐体育教学法。这是一种在有意设定的教学景象中,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去做想象性思考,并做模拟练习,这样极易激发起学生对这种教学活动的兴趣,在具体操作以上几种教学方法时,应注意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选择的教学法应紧扣教学主题,从而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和发展身体素质。

七、“快乐体育”的实施策略

1、情感先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需要具备稳定的、积极的情感态度,并在教学中感染学生,用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亲其师,信其道,学其道”的教学目的。师生关系虽然是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但是要建立这种师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因此,体育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体育修养,关心爱好学生,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尊重、敬佩老师,这样才可以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双边教学活动关系,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把课堂质量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可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快乐体育的关键。

2、找准教学基点:快乐体育的教学基点应当是学生的学习乐趣,这也标志着学生主导地位的真正建立,不论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计划的制定实施,还是体育教学环节的实际调控,都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乐趣和主观能动作用,将学生作为体育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则扮演着“指导员”和“旁观者”的角色,只需要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予以帮助和指导即可。

3、采取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往往是先由教师为学生确立一个共同的、既定的、标准的教学目标,然后再采取一定的方法去达到共同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自身能力。快乐体育正是基于快乐这一出发点,强调学生的学习乐趣,因此,在确定目标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学生的自身能力、运动水平,更要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真正享受体育教学过程[3]。

4、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能力:在快乐体育实施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还要注重学生在目标制定、自我评价、自我分析、自我提升方面的情况,根据观察情况对学生予以必要的指导,使学生把握好擅长运动项目和新学技术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之外也能进行科学、合理的锻炼。

5、教学内容搭配得当:只有当学生对未知事物感到好奇时,才会激发起内心深处的求知欲,因此,体育教学内容的搭配应当适应学生的求知心态,避免难度过大或过小,制定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并富有竞技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避免出现过于单调的教学内容

八、“快乐体育”的实践意义

1、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概念,在发展体力的同时进行人格教育。

2、改变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强调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采用了启发式的更新教法。

3、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苦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学习。

总之,快乐体育教学不能以单纯享受运动乐趣为目的,而应以系统的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有效地增强体质的科学锻炼和享受运动乐趣为目的。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学校体育客观实际,吸取其他国家开展优秀教学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学校体育客观实际的“快乐体育”教育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白碧琴.浅谈新课改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快乐体育[J].思想战线,2013,S2:353-355.

[2]韦卷.浅谈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下的快乐体育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19:193-194.

[3]钟新军.对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的审视与策略探析——以杭州市余杭区研究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2,03:54-55+57.

[4]罗永义,仇军.基于体育本体论的“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02:105-11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