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体能锻炼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3
/ 3

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体能锻炼的重要性

王浩宇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摘要】高职院校体能锻炼是提升学生体育能力的重要基础,在新课程改革全面素质育人的要求下,高职体育教学工作应该更加重视体能锻炼的作用。鉴于此,论文对高职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体能锻炼的相应措施。

Abstract: The physical exerci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improving students’ physical ability. Under the requirements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education i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physical exercise.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discusses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of physical exercise.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职体育;体能锻炼;体育教学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physical exercise; physical education

1 引言

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一直是高职院校老师比较注重的培养方面,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期间,不仅专业知识得到明显的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也同样重要,对提高学生的自身总体能力和更好的适应社会具体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2 高职体育教学体能锻炼的重要性

有关体能的专业知识包括职业体能等体适能,其专业的解释是人身体天生及后天的加强使得适应环境对抗外界变化的能力,也即身体的机能形态和运动素质。而在判断一个人具备的体能时,其往往通过综合的评判一个人的形体、耐久度、速度、协调能力、是否灵活和具备的力量,当然在某些情况下也评判这个人的柔韧性。特殊情况下的不同评判条件对应的是特殊职业的基本要求,而不同职业所具备的要求并不完全相同,但大部分一致。职业体能便应运而生,在应对不同的职业环境下所需要的体能水平不同,还有更多的是特殊的一些指标。比如在需要耐久度较高的职业中,从业者的耐受力和身体素质便是首要考核的指标,而力量和形体便考虑较少。回到当代的高职教育环境,提升体能的作用也在于拥有在特定工作环境下的特定工作能力。因此,高职的体育教学改革必然是以学生未来的职业为目的出发,迎合学生的职业需求。而提升体能也是一个改革的重要方向[1]

3 高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课程内容安排缺乏职业针对性和特色性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体育教育和教学工作上存在明显的松懈和漏洞。由于高职院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为了节约教学成本和资源,多数学校都依旧沿用传统教学内容和项目,没有及时创新,导致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缺乏针对性和特色性,让学生逐渐丧失体育兴趣与信心,失去体育教学的意义。

3.2 实践场所稀少

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最佳方式只可能是实践本身,但实际教学中学校给予学生的实践场所是极少的,学校所提供的寥寥无几的实习基地和学生自己寻找的普通实习岗位,远远无法给予学生最大的实践能力培养支持。因此学生在实践能力提升过程中存在的某些矛盾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毕竟依靠学生自身去寻找一个合规的实习基地,并能完成面试进入其中,再到运用所学完成实践能力的练习,这一过程是极其艰难的。

3.3 学生身体素质不高

对于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身体素质也成为其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指标。目前,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高职院校每年都会对学生进行一次体质健康达标检测。余晓玲通过对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的分析发现高职学生的体质健康呈持续下降趋势,主要表现为肥胖率上升、身体机能素质下降、近视、血糖和血压调节机能紊乱等。于岩在其研究中指出目前学生体质水平不高,有更大提升空间,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体质健康和健康测试不够重视。而且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现象是高年级学生体测成绩较大一新生要差,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和学生对体育不够重视。

4 高职体育教学中体能锻炼的有效方法

4.1 合理设置体育课程班级划分与学生分层

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一样,都是经过高中教育的培养和高考选拔之后进入学校学习深造的人才,但是在学习的领域和专业上有更加明确的分类,与国家的一些特定专门的职业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对口性,因此也展现出了更多的专业丰富性和多样性。这也就导致了学生未来不同的职业规划将会带来不同的体能需要。例如工科类的专业,例如汽车维修、土木工程、室内设计、给水排水等,都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和体力进行工作的进行与后期的坚持,需要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支撑;而一些理科类的专业例如IT行业、金融经济行业等也需要学生有良好的体力和心理素质应对不定时的加班与熬夜。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体育课程安排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期望和诉求,对学生和班级进行划分,进行有所针对的训练。例如对工科学生的体育教学设计应该以体能锻炼为主,对理科类学生的体育教学设计则应该以灵活性和忍耐力的培养为主[2]

4.2 认清体育教学的本源,不只注重项目上的培训

学生体育的兴趣培养对于未来的体能训练以及日后的日常生活极其重要。往往在高职体育教学课程设计中普通教学模式下任务的体育技能的训练比起兴趣训练更占主导,加上不合理的考试评分标准,致使学生失去了兴趣,使得体育的乐趣不复存在,也更加谈不上自我主动的锻炼。部分高校让学生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使用手机APP应用辅助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打卡监督,从而增强体育锻炼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比重。而且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中,除了理论教材之外,场地器械都不能达到要求,而教学工具的缺乏会使得课堂的教学趣味下降,对体育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4.3 加强校-企、校-社区的合作

学校应该多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体育类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够尽可能多的体验到相关职业的操作方式。学校与企业加强合作,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由于企业的本质(获取利益最大化)非常直接,使得学生在企业中见习的时候,必须运用、结合所学的所有知识,去处理专业内相关的实际问题,而且相对学校来说,在企业中节奏快,工作强度大,处处都是实践,对其实践能力提升极大。另外,学校利用人们对学校的普遍认知,与各种各样的社区合作,开展各类体育运动,学生负责组织、协调、管理、知识培训、技巧讲解等内容既能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4 结合职业特点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课程要有明确的体能训练目标:要始终遵循“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方针,将提高学生的体能成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总体目标。在具体的体育课程结构中应该做好对应的调整,增加体能锻炼的关键环节,要充分了解不同职业对体能的具体要求,针对专业特点、职业类型制定不同的体能锻炼的方案,针对长期从事相关职业可能引发的疾病应该做好对应的预防工作,体育老师可以具体讲授具体的改善措施,当学生进入到工作岗位后,遇到相应问题可以及时处理和解决,保持身体的最佳状态。

4.5 建立健全体育课程验收考核标准与体系

完善的考核体系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到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工作的效果和质量,也能够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情况以及学生的体育思维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可以有目的性有方向性地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工作调整与重新规划。同时有效及时的体育课程考核验收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说也是一种督促和鼓励,能够对学生自身的上课成果和运动锻炼成果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与描述,正面地给出学生在校期间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取得进步。因此想要在学生职业体能需要的导向下进行有效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设计改革和提升,就需要高职院校结合校内学生的特点和课程安排的现状进行考核体系与验收标准的修改重建,将考核的标准与结果和市场需要以及未来就业体能需要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效果[3]

4.6 增添具备应用的项目

职业中有坐的比较多、站的比较多、弯腰比较多的,相对应的平常的教学习惯便是通常的考核手段,内容更是单一。增添对应的教学项目,比如室内工作以久坐为主的专业学生可以教授太极拳,以室外为主或者奔波为主的专业学生可以进行形体负重练习等等。这几种教学模式是课程改革的一种设想,以此为例的改革还有许多,课程的内容变化还有很多。现代高职教学还有很多的体育选修课开展,所以构建完善的职业体育教学课程体系,加强开发实用性的教学模式,才能促进改革的发展,由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5 结语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大多数在一线工作,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对学生的体能训练,学生在学校期间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进行体能锻炼。高职院校相关领导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工作,体育教育工作下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夏伟,靳强,叶玲.贯通培养项目体育教学翻转课堂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8(4):54-57.

[2]李勇,冯伟.基于“互联网+”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探讨[J].教学与方法,2018(26):39-41.

[3]商聪.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模式[J].体育世界(学术),2018(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