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3
/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

周燕

秦皇岛市抚宁区河道管理处,河北 · 秦皇岛 066300

摘要:论文主要以水利工程应用新技术为出发点,分析GIS技术与数据库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真空抽水技术、GPS定位技术的效用,并以此为基础,探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对于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旨在贯彻落实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

Absrtact: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 i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tility of GIS technology and database technology, mass concrete construction, vacuum pumping technology and GPS positioning technology, and on this basis, probes into the adverse effects o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measures, so as to carry ou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 and maintain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关键词:水利工程;新技术;环境保护;措施

Key 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new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1 引言

自21世纪以来,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科学发展观,并将其应用到各个行业之中。但我国由于发展较为迅速,自然资源消耗不断增多,导致环境恶化、资源匮乏问题层出不穷,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应当强化水利工程建设,以宏观角度筹划水资源。而在施工中,应当将新技术融入其中,协调环境保护与工程施工的矛盾,促进水利工程质量的提高。

2 水利工程新技术的应用

2.1 GIS技术与数据库技术

随着数据处理、采集等技术的智能化与自动化发展,可加强对工程测绘信息的使用与管理,为工程建设提供有效服务。GIS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可为工程构建一套健全的数据库系统,存储大量测绘信息,并利用3D数字模型可将其精准呈现出来,降低工作人员工作量,对于测绘数据的使用、检索、开发等效率可有效提高[1]。而GIS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应用时间较短,其三维全境技术能够将整体施工布置情况还原,直接反映工程组成空间,对施工全过程加以演示,实现工程各类信息分析、统计、查询、计算可视化。可见,水利工程中应用GIS技术与数据库技术可推动工程建设向可视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利用仿真演示将复杂施工过程直观、清晰地为工作人员展示出来。

2.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水利工程施工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技术之一。工程开展时,为了确保其蓄水的合理性、科学性,物件则应当具备良好的承载性,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厚重,量大,施工条件复杂,对施工技术具有较高的要求,若是水泥水化热较高,则易导致结构物变形,其对于平面尺寸同样具有较高要求,若是尺寸较大,则在约束作用下其温度应力越大,温度控制不当,会导致其在应力作用下出现裂缝。因此,施工人员在进行振捣、浇筑、养护等过程中,严格遵守施工顺序及规章制度,将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工程称重性,避免出现混凝土裂缝等情况,正确掌握施工温度,促进工程构件质量及结构质量的提升[2]

2.3 真空抽水技术

水利工程中排水技术作为其中的施工重点,将排水效率提高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工程施工顺利提供保障,通过对新型真空抽水技术的应用,相较于传统排水技术,其工作效率具有翻倍提升的效果,将水利工程施工进度大大缩短[3]。并且,应用真空抽水技术不仅可以将效率提高,还能节约施工成本,以免由于工期延长导致成本增加,提高了工程经济效益。

2.4 GPS定位技术

我国近几年来,GPS定位技术得到了高速发展,尤其是北斗卫星发射后,显著改善了民用成本及定位精确度。工程中不断应用与完善CPS定位技术,可为工程测量提供更多数据参考,推动工程测绘定位技术的变革。以整体角度而言,传统测角、侧水准、测距的常规地面技术已被GPS技术取代,GPS技术具有技术先机、测量速度快等优点,可辅助管理者定制合理科学的作业流程、方法、规范等,以便处理数据。GPS在水利工程中由于其操作简便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工程测量效率的提升。

3 水利工程施工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中,不可避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其负面影响主要在以下几点有所体现:①施工中若地下水位提高,造成土地沼泽化或盐碱化,若是水位下降,则会导致水上交通行驶易搁浅,对于船舶运行造成极大阻碍;②水利工程施工将会导致周边环境变差,甚至地基也会随之降低,产生坍塌情况,此工程建设主要是为了供给电,而发电需要水动力充足带动电力运行,通常建立在地域广、蓄水量大的区域,周围环境一旦受到破坏,则会将地质面降低,存在坍塌风险[4];③混凝土材料常用于施工之中,搅拌是会有一些气体、粉尘产生,施工为了方便开挖,也会使用爆破技术提高施工效率,易污染周边环境。

4 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有效措施

4.1 树立环保理念

施工人员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执行者,为其树立正确的环保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地政府、企业应当加强宣传环保工作,让工作人员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具有充足认知,并制定相应的环保制度,确保环保意识渗透至每个施工环节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之中,可利用奖惩制度对员工环保热情进行激励,以确保其自觉依照规范施工,杜绝对环境造成破坏的行为,提高人员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等,将水利工程的环保工作贯彻落实。

4.2 建立施工环保体系

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可以《绿色施工导则》为依据,建立施工环保体系,制定完善的管理目标与制度,编制施工方案,其中应当包含以下几点:①环保措施,包含职业健康环保、资源保护、控制废气排放、扬尘、噪音、光污染、生活废弃物排放、固体废弃物排放、毒害废弃物排放等,并制定环境保护管理计划及应急预案。②节水措施,施工现场需水量较大,应当做好水资源充分利用及节约用水的工作,并以工程所在地现有水资源情况,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节水措施。③节材措施,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前提下,应当制定节材措施,如优化施工中的节材方案,减少建筑垃圾,尽可能使用可循环材料,选择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材料,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能二次利用施工资源,降低成本,注意操作中依据实施材料的标准进行,避免由于违规操作导致破坏环境。④节能控制,策划施工节能措施,设备选用节能型,加强管理生活、生产、办公及耗能机械的管理,核算设备的耗能量,达到节能效果。并且,以施工当地自然资源、气候等条件为依据,合理应用可再生能源与太阳能,有效节约能源。⑤控制噪音,避免夜间作业,将噪音污染减少。水利施工将会应用到众多大型机械设备,机械声音较大,难免对周围造成噪音污染。所以,应当实行人性化施工管理,避免夜间作业,以免影响周围居民休憩。同时,控制粉尘污染,做好施工隔离工作,利用防尘措施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空气质量。认真处理施工废水,生活垃圾、施工垃圾做好分类处理,避免水源污染。

4.3 水土保持措施

依据设计及合同需求对土地合理运用,不因运输、堆料、临时建筑等占用合同规定之外的土地,施工时对于稳妥保存表面土壤,完成施工后将地表面貌覆土或恢复。施工中注意完善排水系统,以防水土流失,对植被或其他资源造成破坏。对树木合理砍伐,清除地表地物时,不滥破坏草灌、林木等植被;土石方明挖与道路临时施工,则依据地质、地形条件采用生物防护措施,避免出现坍塌、边坡失稳、水土流失、滑坡等情况,处理弃渣场,依据批准的弃渣规则堆放弃渣,以免弃渣随意倒放影响河道、沟渠等,将水道行洪能力降低。

并且,工地中尽量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环境破坏,禁止砍伐工地外树木。施工场地中若是发现动物巢穴、使用中鸟巢、保护动物等,及时上报有关部门,现场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树木,则设置围栏保护。施工后将除了必要保留设施之外其他临时设施拆除,清理生活区、施工区、附近区域的废弃物,恢复环境生态。

5 结语

综上,本文主要以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新技术的效用及环境保护措施两方面为出发点,了解新技术应用可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程进度、节约成本,而环境保护可从树立环保理念、建立施工环保体系、水土保持措施这几方面出发,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小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8(06):70-72.

[2]鲍传信.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新技术应用及环境保护的探索与思考[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05):104.

[3]王述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J].科学技术创新,2018(08):107-108.

[4]何英,杨永.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及环境保护策略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1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