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性提问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意义及应用方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5
/ 2

启发性提问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意义及应用方式

雷克伟

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中学校 626000

摘 要:课堂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其中的启发式提问的教学方法,就是以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但启发式提问对于问题有特别的要求,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要能够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本文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阐述了启发式教学的意义,并列举了几个常见和使用的提问方式,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对初中物理的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启发性提问;初中物理;教学;意义;应用方式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对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新课标的实施,也对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此,各个学科纷纷改变课堂教学策略,把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启发式提问能够很好的实现这一目标。所谓的启发式提问是指老师以问题为引导,激发出学生潜在的求知欲,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研究,最终找到问题答案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启发性提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1.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启发式提问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置,老师为了达到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目的,必须要将问题设置的生动有趣、发散开放,这样的问题正好满足了现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的启发式提问能够抓住学生的关注方向,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够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启发式提问的突出表现在于将课堂的主导位置让给了学生,老师只是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进而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启发式提问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思考过程,就是对以前知识的总结和未来知识的探索过程,得到的原理和公式都是自己推演出来的,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让学生在发散的广阔的思考空间中,培养了创新性思维。

二、目前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提问方式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1、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过于封闭。常见的课堂提问,只是老师将一些有着固定答案的题目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计算进而得到答案,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与其说是提问,还不如说是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或者说是对以前内容的复习,根本达不到提问式教学的目的。这种固定式答案的提问,反而约束住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禁锢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既不符合物理学科的特点,也不能促进学生物理思考能力的提高。

2、现有的物理教学中,老师采用的提问式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调查发现,当前的物理教学中,老师的提问方式千篇一律,死板乏味,很难活跃课堂气氛,也不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只负责教,学生只负责学,师生间的互动几乎为零。老师一般只是为了提问而提问,拒绝学生的参与和讨论,将本该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然后经过思考和研究,找到解决方法,最后找到问题的答案,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变为了老师直接提出问题,直接给出答案,直接灌输知识的错误模式,以至于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很难提高。

3、老师对于问题的难以程度把握不住。提出问题的难以程度一定要把握好,这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太容易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根本没有挑战性,容易使学生错误的认为物理就是这么简单而掉以轻心,最终丧失学习的主动性;而过于难的问题,会带给学生学习的压力,打击他们的自信心,甚至可能让他们对物理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以后的物理教学。

4、老师提出的问题紧紧是围绕课本知识设置,忽略了对学生物理应用能力的培养。问题的设置不光要联系课本知识,还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并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难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启发性提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方式

1、设疑式的启发性提问方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课本的设置和自身的学习习惯,可能导致学生很难自己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所以,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设置问题,增加学生检验自己知识和主动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发现学习短板,进而主动学习。另外,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还能够让学生学习到一些较为冷门的知识,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广度。

比如,当学习到《汽化和液化》这节课时,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汽化的速度是越快越好吗?”这时有的学生可能很快想到晒衣服的例子而回答“是”,这时老师要紧跟着提问“那为什么在修水泥路的时候,还要在打好的水泥上铺上毡布并浇水呢?”。一连串的问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进而让学生明白汽化不是越快越好,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

2、比喻式的启发性提问方法

有些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听的容易迷糊,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电流的运动等,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很容易让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生理解不了。此时,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比喻性的提问,把这些抽象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的一些例子结合起来,让知识变的形象而具体,理解起来自然事半功倍。

比如,在学习到《电流和电路》这一节时,当老师讲解到导线的横段面积对电流的影响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用比喻的方式提出问题:“其实,导线的横断面就像生活中的公路,而电流就是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同学们,是公路宽汽车跑得快,还是公路窄汽车跑得快呢?”通过这一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学生们会更加容易理解,教学目标也更容易实现。

3、发散式的启发性提问方法

所谓的发散式的提问方式,就是通过一个开放的问题,给予学生广阔的思考和想象空间,这样的提问方式让学生以问题为原点,向四周延伸思考,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进而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实际的教学中,发散性的问题老师要结合实际生活,以具体现象为依托,不要让学生无乱想象。

比如,在学到《噪声的危害与控制》这一节时,老师在讲到高分贝的噪音对人体的危害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生活中那些声音属于噪音,我们要如何防止呢?”以这种开放式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给学生创造广阔的想象和思考空间。

4、比较式的启发性提问方法

初中物理知识相对简单一些,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更好的掌握知识点,老师可以将不同模块但具备一定相似度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式的提问,帮助学生梳理以往的学习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物理问题,也教会学生一种物理学习方法。

比如,老师在讲解完“弹力”和“摩擦力”两节课后,可以问学生这两种力有什么样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再比如,老师在讲解电路知识时,可以提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区别是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可以引导学生提取脑海中不同模块的知识,进行比较,通过不同点和共同点的思考,加深了对这块知识的理解,确保了教学效果,也为以后的物理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5、讨论式的启发性提问方法

老师在物理教学中提出一些讨论性的问题,一方面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找到正确答案,加深对知识的影响。另外,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老师的提问一般都比较畏惧,但如果是同学间的讨论则会积极主动,老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比如,老师在讲解到能量守恒一节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有哪些能量转化的例子,并总结出答案,最后看看哪一组找到的现象更过更准确;再比如,在讲到能源一节时,老师可以提问:“当今世界,存在哪些形式的能源?你认为未来我们的能源形式是什么样的?”。通过学生的集思广益,拓宽学生的思考范围,也使学生在讨论中吸取别人好的想法和思路,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总结

启发式的提问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不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老师可以采用设疑式、比较式、比喻式、发散式、讨论式等提问方法,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老师设计的思路进行思考和研究,进而增加学生的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邵成,李一鸣.浅谈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启发性提问效果及重要性的探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2).

[2]施澄明,杜秋歌.关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启发性提问的原则及策略探讨[J].文理导航(教学研究与实践),2014(5).

[3]刘华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巧问”活水来———浅析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艺术水平的六要[J].中国西部科技,2011.

[4]雷霞,卢慕稚.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标准框架及特点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