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士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8
/ 2

临床护士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对策

杨晓丹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我国医学行业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迅速,为我国人们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目的通过介绍临床护理心理的研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由此总结提出合理的建议。当今社会紧张的护患关系及护士超负荷的工作量,致使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低,从而引发护士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尤以国内较为严重。本研究旨在深度分析护士的心理并提出解决方法来减少此类问题的产生,帮助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护士服务质量。

关键词:临床护士;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对策

引言

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各行业发展迅速,其中我国医学行业的发展尤为显著。人的生与死都与护士有关,护士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她们承担着保护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健康的使命。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健康意识越来越强。临床护士工作在一线,直接为大众提供健康服务,没有健康的护士群体,何以提供高质的健康服务,而他们的心理健康是确保正常工作的基础,心理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提供健康服务的质量。因此维护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成为护理管理者、教育者以及广大护士共同致力解决的课题。

1临床护士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1.1工作环境

医疗服务中心,病人多,工作环境嘈杂、拥挤、布满病菌。每天接触混杂疾病患者,存在职业暴露和被传染的危险,有时面对电离辐射损害,面对病痛患者和生离死别的悲伤场景,这些情况都会对护士心理产生重大影响。

1.2护理工作的责任性及不确定性因素

护士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承担着重大责任,其职业性质决定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大、风险性高、不确定因素多。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使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临床护士工作期间必须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要有准确的记忆力和敏锐的观察力,以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患者及自身安全。睡眠是一项重要的生理活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夜班护士却因为频繁倒班而导致生理周期的紊乱,同时单独值夜班,将面对许多患者、加之夜间患者病情变化具有不可预料性,这些应激源的刺激,易使护士产生焦虑和紧张情绪。由于护士工作性质决定不得不长期处于这种高度紧张状态,故出现职业紧张的现象在所难免。

1.3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医院内的人际关系也存在着复杂性,若不能处理好就容易发生冲突。当护理工作未能达到管理者或医生的期望值时,管理者就可能对护士提出严厉的批评,或医生表现出不满,这都会使护士产生不被认同的感觉,失去对工作的信心,并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另外,护士与护士之间关系也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医疗护理人员之间也需要磨合,包括护士与患者之间、医生与护士之间、护士与护士之间,若存在的不理解、摩擦等不能及时处理,就很可能会损害护士的心理健康。

1.4职业风险因素

现如今医疗护理纠纷案越来越多,护士既要完成繁重的护理工作和自我提升,又要做好人文关怀,同时还要及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并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反应。这就使得护士要在短时间内学习各科知识,时间短任务重,使护士时刻处于一种高度的应激状态。

2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维护对策

2.1加强社会、政府、医院管理者及家人的支持力度

社会对护士的认同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应在全社会提高对护士的认同与尊重,建立相关的法律进行维护,提高护士的待遇。对于表现优秀的护士应予以报道与宣传,政府方面要加大对医院的支持,积极投资医疗事业;医院管理者也要认识到护士在合理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加强支持。如配备足够的护士、优化护士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合理解决纠纷,待遇上多给予护士相应的支持和薪酬,多提供护士外出学习的机会,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可增加晋级晋升的名额,从而能够提升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改变护士当前的工作状态,实行弹性排班制,让护士有更多的休息时间,以便于有充足的精力。组织关爱护士的一些活动,争取家人的支持,促进护士身心健康。

2.2强化护士自我塑造,提高自我调适能力

护士要保持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人际和谐、行为合理、人格完善、适应环境,这些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调适。1.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良好的身体健康是管理生活中应激及职业倦怠的基础和保障,护士可以参加常规的运动,如瑜珈、慢跑、跳舞、各种球类及太极拳等;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恰当的营养摄入能提高个体应对应激的能力;合理排班、自我约束以保证护士充足的睡眠,方可以充足的定力解决问题、处理应激,从而促进心理健康。2.加强学习,护士应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及职业技能,以降低本领恐慌带来的应激。重建对应激的认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技能。护士应培养自己良好应对情绪的能力,做到遇愉快之事不要忘乎所以,遇紧急之事能处乱不惊,遇悲伤之事不表现失常,遇到愤怒之事不勃然大怒;护士应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学会分散注意力,以缓解不良的应激反应。重建对应激的认知,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兴趣,增强护士角色适应,减少因目标和期待过高而不能实现时带来的应激。护士应努力学习各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些护士常常时间管理混乱,不能有效利用时间,常感时间紧张、工作忙乱。护士应努力、主动建立和维持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属、朋友、同事、社会组织和团体等,拥有更多的选择和资源以缓解应激;主动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将不良应激反应带来的伤害减小到最小范围和最低程度。

2.3合理解决纠纷,构建和谐的护患环境

护士心理问题的产生与生活中的压力、时间的紧迫有直接关系。管理者的支持对护士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提高管理者的支持,才能使护士的技能得以提高,并产生工作满意感、成就感,这是保持或恢复护士心理健康最行之有效的方式。首先对于出现的特殊情况,要帮助护士有效掌握应对技巧,可通过开展心理知识讲座,来分散护士的注意力,缓解其不良情绪。适当减少护士的工作量,使其适当休息,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从而进行有效交流,共同解决工作上的问题。

2.4建立心理咨询机制

心理咨询有利于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另外,护理人员学习心理知识,不仅可以为病人服务,而且能够提高护患沟通效率,使护理效果事半功倍。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工作不再是单纯地执行医嘱,同时还承担着护理者,管理者,教育者,科研者及协调者等工作,我国护患比率相差悬殊,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为所有病人提供优质服务。同时由于人们观念的差异,对护理工作存在偏见,这些都会导致护患关系紧张。长期大量的工作及紧张的工作气氛,使护士容易发生机体疲劳性疾病进而引发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所以,为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从根本上解决护士的心理问题,我们要从护士自身和外部环境出发,不断关注护士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吕文艳,侯爱和.临床护士气质类型、乐观倾向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88):2177-2179.

[2]符春花,吴媛,辛若梅,等.三级综合医院ICU护士的心理弹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全科医学,2018,4,16(4):663-666.

[3]石荣光,李冬梅,夏季芳,等.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研究现状[J].全科护理,2015,13(36):3659-3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