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6
/ 2

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苏小丽

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儿科 福建省龙岩市 36400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儿科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使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能够取得的效果以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该院在2017年11月—2019年11月儿科中收治的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为10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方法的护理,观察组患儿使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质量管理,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均可取得一定护理效果,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同时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程度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中的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通过使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能够明显提升护理质量以及安全性,有着较高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持续质量;儿科;护理质量管理;应用;探讨

引言

儿童就医治疗过程相较于成年人存在更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儿科也是各科室中对护理工作要求相对较高的一个。由于患儿自身年龄比较小,在住院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其治疗效果,导致患儿预后不佳,因此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核心标准,当前的儿科护理工作一般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虽然常规护理方法应用时间长经验积累较多但其在当前形势下常规护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提升护理质量的需求,因此,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引入了持续质量改进理念,力求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有效提升儿科护理工作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研究对象上,为该院在儿科中收治的住院治疗患儿,数量为200例。男女分别为116例和84例,年龄在2~12岁之间,平均为(6.58±2.47)岁。其中支气管肺炎66例、急性胃肠炎26例、支原体性肺炎10例,上呼吸道感染58例、喉炎26例,过敏性紫癜14例。将所有患儿进行随机分组,每组数量均为100例。对照组中男女患儿分别为58例和42例,年龄在2~11岁之间,平均为(6.13±2.06)岁,其中支气管肺炎35例、急性胃肠炎11例、支原体性肺炎6例、上呼吸道感染27例,喉炎15例,过敏性紫癜6例。观察组中男女患儿分别为58例和42例,年龄在3~12岁之间,平均为(6.69±2.75)岁。其中支气管肺炎31例、急性胃肠炎15例、支原体性肺炎4例、上呼吸道感染31例,喉炎11例,过敏性紫癜8例。两组患儿家属对该次研究完全知情并且同意。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经分析后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

(1)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参照儿科护理工作实际完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护理操作标准、质量监督检查标准、工作奖罚制度、问题处理制度,开展相应的专业培训。根据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方案对护士进行系统的制度培训及技能强化培训,帮助护士适应新的管理制度,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工作责任心。检查护士对新的护理管理制度、技能培训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待合格后方可参与到儿科护理工作中。(2)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根据PDCA循环原理予以反复改进。P(plan):综合评估目前存在的质量问题及现状,讨论制订改进计划,按照自身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D(do):实施既定的质量改进计划;C(check):观察计划实施效果并收集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A(again):根据收集到的问题及实施效果,再次改进实施计划并重复上述步骤,保持整个过程无间断进行。

2结果

该次研究中显示,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44,P=0.007),观察组患儿的意外事件发生率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78,P=0.016)。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4.59±1.57)d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住院时间(9.56±3.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251,P=0.000),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程度评分(8.85±1.1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满意程度评分(5.69±0.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202,P=0.000)。

3讨论

儿科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是医疗改革的需要,亦是多年护理工作的总结和患儿及家属的需要。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医院管理逐步吸收国际先进经验,不断使医疗行为更加科学、合理。以往我国的基础护理方案是一种科学的确认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在护理中运用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方法和措施,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和人文等多层面的整体护理。但护理实践中,患儿及家属不仅仅需要护理和治疗,更需要个性化、人性化的关怀。加之儿科疾病变化快,需要护理人员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因此儿科护理的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符合成本效益规律的、高质量、高效率的现代管理新模式。它可以协调院内护理人员针对某一疾病进行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实施严谨的护理计划,从而缩短治疗时间,避免资源浪费,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医疗和护理服务。由于医院儿科患者的特殊性,护理风险因素较多,护理服务的难度增大。为了避免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必须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加强护患沟通,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提升患儿的治疗与护理依从性,保证护理工作有效开展。当前,儿科的护理服务多数为常规的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仅根据医生的要求开展护理工作,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已经很难满足患儿对临床上的护理需求。持续质量改进是当前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不仅重视全面的质量管理,对各个护理环节的质量控制也十分重视,通过不断研究和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消除这类问题带来的质量影响,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提高。持续改进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发现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采取消除问题的措施、评价改进后的护理效果等方式来不断减少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因素,提高护理质量。针对儿科患者越来越多,社会及家庭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传统护理模式中经常出现的护患纠纷问题,优质护理应运而生,且在医院儿科中的实践应用已取得了较高的成效。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模式,能够有效减少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各种差错的发生,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蔡红梅.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儿科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8,33(3):25-27.

[2]刘玉婷.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管理中的实践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6(23):174-176.

[3]王远香,黄志红,刘润梅.PDCA在儿科重症监护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7(4上旬刊):183-185.

[4]周桂芹.持续质量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5):265-266.

[5]王春霞.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管理中的实践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5):139-141.